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约有人口5.5亿,那时的文盲率高达80%。……1952年中国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1958年2月,教育部、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和全国扫除文盲协会召开扫盲先进单位代表会。一个群众性的扫盲高潮很快形成。……据统计,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的学习。

材料二:1946年中国高等教育工科学生仅为18.9%,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数第一位。1953年工科新生数占招生总数的42.86%。1955年全国高等学校设置专业249种,其中工科专业137种,占全部专业的55.2%。1953~1957年五年招新生56.18万人,毕业26.9万人,这充分体现了当时“教育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首先为国家工业化服务”的发展方向。
——宋恩荣《当代中国教育史论》
材料三:为庆祝全国科学会议的胜利召开,1978年3月18日发行《全国科学大会》纪念邮票一套,共三枚。下图中自左至右为:第一枚,科学的春天;第二枚,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第三枚,努力攀登科学高峰。

(1)据材料一和图一、图二,归纳新中国初期扫盲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归纳建国初期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状况,并分析“教育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发展方向对建国初期的社会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指出“科学的春天”到来的历史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特点:政府动员组织;群众参与广泛;与社会生产、社会改造相结合。作用:将文化知识普及与社会政治教育相结合,提高了人民文化知识水平和社会思想觉悟;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进一步树立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巩固了新生政权。
(2)基本状况:教育发展快;专业设置重工科;招生人数迅速增长;注重教育服务于经济建设。(任意两个要点即可)影响: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培养了科技人才,推动了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提高了中国科技文化水平;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
(3)文革结束;党在科学和教育战线上实行全面的拨乱反正,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倡导尊师重教;中国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以科教来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向四个现代化进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改革开放国家重视教育,邓小平同志为中国的教育发展提出的指导方针是
[? ]
A.优先发展教育
B.尊师重教
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科教兴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教育革命”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文革”期间,“四人帮”鼓?吹读书无用,国家至少要少培养200万中专毕业生和100万大学毕业生,我们从中可以得出哪些经?验教训
①教育须从本国国情出发
②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③教育必须为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④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文化大革命”时期,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根本原因在于
[? ]
A.“双百”方针被抛弃
B.“左”倾错误恶性发展
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D.主要领导人犯了严重错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图所反映的教育状况(图中成绩单内容:政治、劳动、技术成绩均为满分5分)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 ]
A.民族文化素质得到提高
B.缩小了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
C.彻底抛弃了封建儒家文化的糟粕
D.使国家出现了“文化断层”和“人才断层”的局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