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一)
2019-05-22 08:53:33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战国时期,流行“得士者存,失士者亡”的说法。这主要说明了( ) A.各国都重视发展军事力量 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社会风尚 C.新兴知识分子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用 D.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掌握国家政权
|
2、综合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中的话,即 “威势独在于主,则群众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臣共。”故曰:“威不两错。”又曰:“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服也,法政独制于主,而不从臣出。”故曰:“制不二门。” 材料二: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 材料三: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 91ExAM.org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请回答: (1)扼要指出材料一、二、三的核心思想。(3分) (2)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三观点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8分) (3)试从时代背景和客观作用两方面简要评析上述材料中的思想观点。(6分)
3、选择题 2010年12月10日起,CCTV—10“百家讲坛”连续14集播出《传奇王阳明》。王阳明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他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这一意境的是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C.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
4、选择题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以上思想最相近的是 ( )
A.万物皆只有一个一理
B.有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5、选择题 程颢、程颐的主要思想包括
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②“人伦者,天理也” ③“知行合一” ④“格物致知”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