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际统治地域和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往往不能对等。这也就构成传统上,中国天下观念所涵盖的地域的无限扩大。虽然说,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域有限,但是,天下都要尊天子。由于尊天子,才导致天子在礼节上至高无上的地位。也就是在政治文化上而言,天子具有至高无上的象征意义。中国自秦统一以来,天下观念得以从政治上实现。而在此之前,“天下”观念就已经根深蒂固。正如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说:“当时所谓‘王天下’,实即等于现代人理想中的创建世界政府。”“这个理想,中国人自谓在秦代的统一六国而实现完成了。……因此,他们常有的一个‘天下观念’超乎于国家观念之上。他们常愿超越国家的疆界,来行道于天下,来求天下太平。”
——李扬帆《走出晚清——涉外人物及中国的世界观念之研究》
材料二:除了让外使驻京、成立总理衙门专司外交及应用国际公法之外,遣使驻外也是中国加入国际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传统中国的世界秩序中,并无遣使驻外的规则……但在西方及西方为主的近代国际社会,遣使驻外是外交惯例,也是需要。自西力东渐后,外人不断催促清廷派遣驻外使节驻在外国,希望能有进一步的国与国之间的沟通,清政府碍于体制及成例,一直推延。但到了后来,由于形势所迫及列强的压力,中国不得不派遣赴外使节,于是,中国在形式上可以说是正式加入了近代的国际社会。
——梁伯华《近代中国在世界的崛起》
材料三:1949年3月5日,毛泽东说:“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共同纲领》第5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外国政府和人民恢复并发展通商贸易关系。”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说:“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300多年的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困落后,愚昧无知……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闭关自守只能是更加落后于世界,落后于时代。如果不开放,在来个闭关自守,50年要接近经济发达国家水平,肯定不可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的“天下观念”。 (2分)“天下观念”形成的体制保障是什么?(2分)“天下观念”指导下的对外交往的 “模式”是怎样的?(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较,清朝末年中国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加入近代国际社会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代领导人共同的世界意识。(2分)简析两个时代与世界的融合出现不同状况的原因。(12分)
2、判断题 明代心学学者多有通过静坐的方式获得内心体验,以求达到自我与宇宙合一的境界,有人主张“须从静中养出个端倪来”,王阳明龙场悟道通过静坐后“忽大悟”。这一现象反映出
A.心学强调主体意识的自觉
B.静坐是心学致良知的根本途径
C.心学具有神秘主义的特征
D.心学突破了理学方法论的藩篱
3、判断题 学者罗志田在《复活往昔的历史想象》中说:“历史想象是一种有凭借的再创造,却不是创作;它必须从已获得的历史知识那儿下手,也只能在已知历史事实所提示的范围里驰聘……就像杜甫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所表述的那样,雪岭千秋浩浩茫茫,却依然需要一扇窗户以为其范围,否则便不成图景;反过来说,虽尺寸之窗,而千仞之心,四时之雪尽纳其间,可供挥洒的天地,也不可谓不大。”其主要观点是(?)
A.历史想象必须依托历史事实
B.历史过程离不开历史想象
C.历史事实必须经由历史想象展现
D.历史想象和历史事实可纵横联系
4、判断题 在1972年的《中美上海公报》中确认“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双方都认为,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这表明
A.中美共同反对苏联在亚洲扩张
B.美国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C.中美结盟以遏制日本重新崛起
D.中国成为与美国对等大国
5、判断题 应日本要求,七国集团于 2011年3月18日联手干预外汇市场,以遏制日本大地震后日元对美元的急剧升值势头。这主要是由于
A.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造成了重创
B.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C.当前世界已经形成以美国为主导的多极化格局
D.各国自觉、主动地帮助日本抗震救灾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