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右侧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
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
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
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该题通过漫画形式来考查考生对欧共体成立背景的理解。二战使西欧各国实力削弱,同时由于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加速了英法传统大国的衰落,西欧从此失去了世界中心的地位,惟美国马首是瞻。政治上,欧洲人通过对二战的反思,认识到在美
苏争霸中,只有联合起来,尤其要消除法德矛盾,才能既能抗衡美国又能抵制苏联;经济上,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各国出现了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发展了的西欧各国希望联合起来,保障自身安全和发展,在世界上发挥自己的作用;传统上,西欧各国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经济、贸易往来密切。欧共体的形成,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也是美欧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结果,是世界多极化的重要表现。看清两枚导弹上的美国、苏联国旗是成功解题的关键。正确的选项为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1)削弱地方强中央,说白了就是地方官没实力中央有实力,显而易见。(2)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秦始皇设丞相辅助朝政,宰相一家独大,但是从唐朝开始,分宰相为六部(吏户礼兵刑工),这个相权削弱了,有规定六部决议一律由皇帝最后审核。这就是削相强皇权。(3)对边疆的管理!!秦始皇一开始不管,到了清朝设理藩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4)强化对官吏的监视,明朝锦衣卫 东西厂的设置,是这一趋势达到顶峰,故本题选D。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一头牛,一方田,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怎样的特点?
A.封闭保守
B.精耕细作
C.耕织结合
D.艰难脆弱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一头牛,一方田,老婆孩子热炕头”说明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封闭保守而不具有对外开拓的精神特点,答案选A,B C D三项与题意不符。
点评:小农经济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其本身发展而言具有以下特点:一方面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从另一角度看其它还具有以下特点,小农经济的生产只固守在小块田地之上进行精耕细作,不具有对外扩张的倾向,具有封闭性;小农经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具有脆弱性;从分布范围和经营方式而言,在分散的小面积土地上进行耕作,还具有分散性。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其中出现④阶段发展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文革”的影响
B.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
C.“双百”方针的落实
D.苏联的技术援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图示可知,④对应的是“文革”时期,由于受“文革”的影响,我国在这一时期科技发展缓慢。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据《逸周书·大聚解》记载:“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下列和材料中反映的思想不一致的是(?)
A.“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万物并齐而不相害,道并齐而不相悖”
D.“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的意思是不要采用竭泽而渔的政策,要给生物以修养的时间,维护生态的平衡。B项体现的是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与材料意思相反。故选B。ACD三项都体现了维护自然的思想。
点评:战国百家思想当中道家学派就比较重视自然环境,庄子认为天与人,不相胜。意思是人不要干预自然,人对自然界的活动都是对自然界的破坏。这种思想具有消极性,但是保护环境的意识非常明显。儒家思想中的荀子比较重视人的能动作用,主张利用规律改造自然。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