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具有天生的特殊的世界主义性质”,“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建立了同“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新的工业。其中“‘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在近代中国的表现指
A.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
C.中国社会经济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国造成的客观影响,题目中涉及的是“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而中国的传统的基础是自然经济,其瓦解的表现是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所以A项正确,BCD不是题目的要求。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乘卫星,驾火箭,十年规划,一年实现”、“一天等于二十年,一年等于数数千年”。对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这些中国歌谣的正确理解是()
A.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B.鼓舞了人民群众的冲天干劲
C.提高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D.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健康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题干中的“乘卫星,驾火箭,十年规划,一年实现”、“一天等于二十年,一年等于数数千年”、“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等材料来看,是1958年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指导下,为了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茶叶在欧洲最初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茶价相当昂贵。17世纪,饮茶在欧洲逐步盛行并传至北美,饮茶成为一种高尚的消遣。查理二世的专职牧师奥文顿形容,“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在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 ”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 336881 荷盾的茶叶,到荷兰后却卖得988510荷盾,获利651629荷盾。鸦片战争前的140 年中,欧美贸易公司用来购买以茶叶为主的中国商品所花费的白银达169 437 564两白银。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茶叶交易,“从中国来的茶叶,提供了英国国库收入十分之一”。1773年,东印度公司装载342箱中国茶叶的船只开进波士顿港,企图低价倾销,波士顿群众将船上的茶叶全部倒入大海。英国政府采取高压政策,激起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终于导致北美独立战争。
材料二?近代前后中国植茶面积、茶产量、茶农数估算表
?
| 万亩植茶面积
| 产量(万担)
| 内销(万担)
| 外销(万担)
|
1832—1837(平均)
| 521
| 260.5
| 200
| 60.5
|
1861
| 625
| 312.5
| 202.5
| 110
|
1871
| 819
| 409.5
| 202.5
| 207
|
1886
| 934.9
| 567. 46
| 205
| 362.46
|
1894
| 841.6
| 420.8
| 207.5
| 213.3
|
1901
| 674.6
| 337.3
| 210
| 127.3
|
材料三? 1887年上海工夫茶的平均价格就达每担14.5两,而印度茶每担14两银就可获利。 1889年,印度茶叶出口英国市场的总值第一次超过了中国达9450万磅,高出中国整整1472万磅。而中国的茶叶种植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由个体茶农采制小量茶叶,然后运往各处叫卖几天”。“中国种茶之法不用肥地物料,不去地下野草,亦不删除旁枝,又不换去老树,又不移种新地”。资本不足的茶农和茶商在苛捐重压下,为求生存,于是,将本应用于制茶工艺改进上的智慧,用在了茶叶的制假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中国茶叶对西方社会的影响并分析原因(12分)
(2) 根据材料二概述近代中国茶叶产销的变化趋势并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13分)
参考答案:
(1)影响:促进欧洲医药事业发展;改变西方人的日常生活习惯;使欧洲资产阶级获得巨大利润;成为一些殖民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也造成欧洲白银大量地流入中国;茶叶贸易的冲突,成为北美殖民地革命的导火线。(任答四点8分)
原因:中国江南地区农业商品化程度较高;中国茶叶产量大且质量好;工业革命茶叶消费成为时尚(任答两点4分)
(2)趋势:19世纪30--80年代,茶叶生产、外销量迅速增长;19世纪90年代后,茶叶生产、外销量迅速回落。(任答一点2分,两点3分)
增长原因:鸦片战争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给自足经济逐渐解题,加速农产品商品化;口岸增开、关税降低,促使中外贸易激增。(4分)
回落原因:国际市场上印度茶的竞争;中国茶叶生产技术、经营方式落后;苛捐杂税重,成本高;出现假冒伪劣现象等。(任答三点6分)
本题解析:第(1)问,本问主要考查的是对中国茶叶对西方社会的影响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全面解读。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从医药事业发展、改变生活习惯、增加财政收入、、白银外流、贸易冲突加以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原因,可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茶叶质量好、茶叶消费成为时尚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第(2)问,本问主要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茶叶产销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的理解,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内销外销额的变化,变化原因要结合内外因素来回答。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趋势:生产、销量迅速增长;第二问原因可以从增长方面:市场扩大、农产品商品化、条约的影响;回落原因:竞争;中国茶叶生产技术、经营方式落后,苛捐杂税重,成本高;出现假冒伪劣现象等加以归纳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问题有人总结为三次浪潮:第一波浪潮发生在16世纪,这次推进了欧洲、美洲、东亚等地区的贸易……第二次浪潮出现在1815——1913年间,国际贸易再次大幅度扩张,金融资本和劳动力加速流动,“新技术”成为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强大动力……第三波浪潮出现在二战后特别是冷战后时期,并持续至今。
——摘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是中国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重要战略抉择,中国的改革开放从此迈向新纪元,充分反映了中国政府高瞻远瞩、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以及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的积极姿态,并将对新世纪的中国和世界经济产生广泛和深远影响。?
——摘自香港《大公报》《中国入世影响深远》
材料三?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已经席卷世界,各种生产要素都在通过市场的手段实现配置,各个国家也通过市场获得自己需要的产品与资源。自由贸易机制广泛建立,中国也融入其中,在世界各国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也已经通过和平、合法的方式走向全世界,在改善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造福了世界人民。
——《复兴之路》
小题1:根据材料一,列举史实判断分析全球化过程中是否出现过停滞、倒退现象?(2分)与前两次浪潮进程相比,冷战后时期的经济全球化有何突出特点?(2分)
小题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目的。(2分)
小题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往往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政府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有,1914—1945年期间,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的发生,经济全球化进入低潮出现倒退。(或在17、18世纪欧洲与美洲、亚洲贸易被荷兰、英国垄断,全球化发展一度陷入停顿状态也可)全球化的速度明显加快;经济上相互联系和依存相互竞争和制约程度提高。
小题2: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的需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需要。
小题3: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3分)
本题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可知,在1914年至二战结束是一个低潮时期,因此只要结合这一时期影响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事件作答即可。特点则注意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行归纳。
第(2)(3)问则注意按要求从材料和教材中归纳,得出结论。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主要是由于它
A.消除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分歧
B.根本上消除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得到了广大亚非国家的认可
D.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