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国在1965—1976年间出现了三次经济复苏回升,分别是在1965年、1973年、1975年。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对外贸易的发展
B.“大跃进”的推动
C.实施“一五”计划
D.纠正“左”倾错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之后,对外贸易得到较快的发展,故A项错误;1958年才出现大跃进,随后八字方针进行了调整,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是1953—1957年, 故C项错误;1965年八字方针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1973、1975年,周恩来和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对国民经济进行整顿,实际上就是纠正文革中的左倾错误,故D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图是下列哪一组织的旗帜

[? ]
A、欧共体
B、欧盟
C、东盟?
D、亚太经合组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山东省又称“齐鲁大地”,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我国古代各王朝都采用各种方式对其进行了管辖。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古代行政区划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今天的山东省为什么又称“齐鲁大地”?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朝代什么样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是如何对山东进行管辖的?
(3)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一种什么发展趋势?你是如何评价这一发展趋势的?
参考答案:(1)西周时期山东省曾有齐、鲁两个诸侯国。
(2)西汉前期推行郡县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由中书省直接管辖。
(3)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不断加强(或中央越来越强,地方越来越弱)。
积极影响: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②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如兴修水利;③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
消极影响:①造成了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助长了官场唯上是从、因循守旧之风、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之风盛行;②造成了官僚机构臃肿,加重了人民负担;③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由于交通、通信落后,应急能力差,难以实施有效的管理等。
本题解析: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认识与理解,难度不大,重在理清具体史实。第(1)问重在理清分封制分封的诸侯国有哪些;第(2)问考查基本史实,理清西汉的郡国并行制和元朝的行省制;第(3)问理清中央与地方关系,明确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另外,评价,注意从一分为二的角度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06年11月,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隆重推出,该片以对大国成败兴衰的感悟,唤醒民众对国家兴亡的责任感,在国人中引起强烈反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说:“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它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试以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期德意志帝国的兴衰历史说明上述观点。(5分)
(2)欧盟现在试图走与以往的传统强国不同的道路,崛起成为国际力量中的重要一极。欧盟崛起有何特点?试分析欧盟国家选择这条道路的原因。(5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今世界大国的和平崛起都有哪些共同因素?(2分)
参考答案:(1)19世纪70年代,德国完成统一,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促进了德国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增强,19世纪末,德国成为世界强国。(2分)德意志帝国建立起来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倾向严重,推动德国走上了侵略战争道路。(2分)一战中德战败,使其丧失了强国地位。(1分)
(2)特点:欧洲国家走国家联合的道路;通过经济的合作,发展到政治的合作,实现政治、经济一体化。(答对一点给1分,得分不超过2分)
原因:在两极格局背景下,出于保障自身安全和发展经济的需要;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潮流的推动(答对一点给1分,得分不超过3分)
(3)重视科学技术与教育,(科教兴国);建立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政治经济制度(答“制度创新”也可以,单纯答“发展经济”不给分);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照搬别国发展模式;后发国家在国家力量主导下加快现化步伐。(答出任何一点给1分,得分不超过2分。)
本题解析:本题(1)是论证题,要论从史出。注意材料理解材料的时间限制。
(2)主要是欧洲联合原因和简要过程的理解;(3)归纳共同点,从战后联邦德国、日本崛起的原因上可以得出结论,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的“中立”政策之所以对法西斯侵略起了绥靖作用,主要是因为:(?)
A.它有利于法西斯国家得到经济、军事援助
B.它模糊了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的界限
C.它不向发生内战的国家出售武器
D.它不给予苏联以“中立国”地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三十年代世界的主要矛盾是世界人民同法西斯侵略的矛盾,面对侵略,美国以“不向发生战争的双方出售武器”作为标准,使正义的反法西斯力量得不到有效的援助,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使得它们没有受到有力的遏制。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