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邓小平曾说过:“对全国教育战线十七年(建国后十七年)的工作怎样估计?我看,主导方面是红线。应当肯定,十七年中,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不管是科学工作者还是教育工作者……取得了很大成绩……如果对十七年不作这样的估计,就无法解释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就了。”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
A.完成了对高等院校的大规模调整
B.创办了一系列的工人学校
C.全面开展了“上山下乡”运动
D.初步建成了国民教育体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图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赴校证,他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

[? ]
A.国家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
B.《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C.三个面向的教育指导方针
D.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影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07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6所师范大学部分师范生免费上学,条件是毕业后回生源地从事中小学教育10年,这样做的主要作用是
[? ]
A.增加对教育的投资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C.加强基础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发展
D.支持落后地区发展教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国家,国力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责任。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邓小平
材料二?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上的报告
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中关于教育对一个国家或民族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可用我国经常使用的哪些宣传口号来形容?
(2)邓小平和江泽民论证教育重要性的逻辑思路是否相同?试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等。
(2)基本相同。两人基本上是按如下的思路加以论证的。大前提:国力强弱,社会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小前提: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又取决于教育;
结论:教育是根本大计。
对策:教育应优先发展。
本题解析:该题第(1)问属常识性题目,如果对社会缺乏了解或阅读面较小,不易作答,而第(2)问则需仔细阅读材料,然后慢慢理清思路才能加以比较。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98年,有一机构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认为邓小平为中国教育作出重大贡献的占89%。这主要是因为邓小平
①对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
②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③提出“三个面向”
④提出“教育大革命”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