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与中国戊戌变法相比,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一个显著原因是(?)
A.自上而下的改革
B.农民的支持
C.封建统治较薄弱
D.军事实力的差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呼、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日本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
B.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实力和地位有所上升
C.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
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统治的阶级基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从材料中诸侯对商人的态度可以看出19世纪上半叶日本商人地位的提高,B项符合题意; A项材料未体现;C、D项说法不合史实,商人仍属被统治阶级,并非封建统治基础。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世纪60、70年代,“脱亚入欧(仿效欧美)”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认识。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为
①开展工业革命②废除封建制度③实施“征服满洲”?④推行“文明开化”?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以示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日本明治政府曾以公历取代农历,元旦代替春节,改革服饰,发式和饮食习惯等。一开始,“欧化”铺天盖地。但是,这样的“欧化”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尤其是思想界。成功地创办了大型的现代纺织企业和日本第一国立银行,被称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则从《论语》里寻找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点,提出了著名的“论语加算盘”即“道德经济合一”论,这种社会大转型过程中的文明与文化“离异”与“回归”现象,在东亚具有普遍性。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奇不意地创造神话。
——《作坊里的日本》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其原因。(3分)
(2)概括材料二中“离异”与“回归”的含义,并结合明治维新的措施加以说明。(10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日本创造了怎样的“神话”?并说明这种“神话”对19世纪末中日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1)方式:官办或官营。(1分)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1分)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1分)
(2)“离异”:完全排斥本土文化,全盘欧化。(1分)
措施:引进西方民主政体,建立宪政体制;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建立近代军事制度。(4分,写出2点即可)
“回归”:在吸收欧洲文化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本土文化。(1分)
措施:在政治上保留了天皇制度;在文化上倡导“和魂洋才”;在军事上保留了武士道精神和军国主义传统。(4分,写出2点即可)
(3)神话: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2分)
影响: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创办官立事业,以示实例”等信息可以概括出方式;从“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以诱导人民”等信息来分析原因进行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欧化’铺天盖地”的信息来概括“离异”的含义,结合所学从明治维新政治、军事、教育以及文明等措施去回答;从“这样的‘欧化’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从《论语》里寻找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点”信息来概括“回归”的含义,结合所学从政治、文化以及军事上保留本民族特色角度组织答案。第(3)问第一小问对应材料三,结合所学从明治维新经济以及政治影响角度组织答案,第二小问从对外扩张发动甲午中日战争角度思考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日本的崛起得益于明治维新,有关明治维新措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废藩置县,废除封建身分制度等措施,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废除了严禁土地买卖的法令,从法律上保障新兴地主土地所有权
C.推行征兵制,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D.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有关明治维新措施的记忆能力。明治维新在军事改革方面由于岛国的因素重视海军发展。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