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右图是“民粹派在农村宣传”的历史图片,下列思想不属于他们宣传内容的是

[? ]
A.主张资产阶级与农民结成联盟推翻沙皇专制
B.痛恨沙皇专制制度对农民的剥削
C.不满意资本主义制度
D.号召知识分子到农村去发动农民革命
2、判断题 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改革,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值得我们今天去借鉴和重新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都大大的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为‘革命’------”
材料二?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材料三 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1)阅读材料一,从社会转型角度看,秦所取得的“大大的改变了中国面貌”的“成就”主要指什么?请以孝公时期商鞅变法中的若干具体措施为例,简要分析这些决策与“成就”之间的关系。(8分)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6分)
(3)材料三中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4分)
(4)从原因角度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不同点(2分)
3、选择题 在中世纪的欧洲,文学作品的题材大多是
A.宗教
B.现实生活
C.社会改革
D.英雄人物
4、判断题 (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侯问李克(李悝)日:“为国如何?”对曰:“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文侯曰:“吾赏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对日:“国其有淫民乎?臣闻之曰:“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西汉)刘向《说苑·政理》
材料二?是时,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充分利用土地的教令)。以为地方百里,提封(国内)九万顷,除山泽、邑居参分(三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地方百里之增减,辄为粟百八十万石矣。又曰:籴甚贵伤民(士、工、商),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者,使民毋伤而农益劝……是故善平籴者……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行之魏国,国以富强。
——(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李悝提出的对策及该对策所针对的制度。并概括该对策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悝的基本思想并指出李悝提出这一思想的主要目的。(4分)
5、判断题 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社会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其主要原因是
[? ]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B.维新派将维新变法的思想主张与救亡图存的民族要求结合起来
C.维新派拥有广泛的基础
D.维新派得到光绪帝的支持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