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15年离开中国的俄国人赛可夫回国后,把在中国生活的十五年期间的所见所闻写了篇“备忘录”,他的回顾性材料中不可能包括(?)
A.乘坐了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
B.听见别人喊他的一位华人朋友为先生
C.在北京观看电影《定军山》的首映演出
D.在报纸上看到关于同盟会成立的新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1920年5月8日京沪航线的北京-天津航段投入运营,是我国民航最早的航线。《定军山》是中国第一部影片,于1905年7月9日开始拍摄。 中国革命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8月20日的东京。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前者史家,不过记述人间一二有权力者兴亡隆替之事,虽名为史,实不过一人一家之谱谍”。此处梁启超批评了我国的传统史学的缺点是:?
A.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
B.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
C.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
D.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凡真正知道善恶对错之人,必然行善,凡作恶者皆因无知。”该名言最可能出自(?)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柏拉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古希腊的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学者都重视研究人和人类社会。“凡真正知道善恶对错之人,必然行善,凡作恶者皆因无知。”体现了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的思想。故选B。
点评:关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还可以考查古希腊其他学者的思想如何体现了人文精神: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关注人和人类社会,他们的思想都蕴含着人文主义的萌芽。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面关于宋明理学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忽略民生
C.吸收了佛道思想
D.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北宋时期,儒学吸收了佛教、道教的思想,发展为理学,C项正确;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的言行应该服从封建统治秩序,压抑扼杀人性。A、B正确;程朱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而陆王心学认为“理在心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点评:理学在继承先代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吸收了佛道思想,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提出了新的主张,对当时的政治、道德、教育等产生了重大影响。学习中应该当结合宋明理学的具体内容,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的评价。如“心学”主张内心自省,有助于我们加强自律、构筑和谐,有助于我们奋发进取,增强责任感。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旧时干支计时法,一夜为五更,一整天则为十二个时辰,每一更和每一时辰都合约现在的两小时。一更(鼓)是戌时19时至21时左右,那五更(五鼓)是
A.子时半夜23时至凌晨1时
B.丑时凌晨1时至3时
C.寅时3时至5时
D.寅时5时至7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常识的运用能力,材料中的干支纪时是指十二地支分别对应一天的十二时辰,子时(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丑时(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寅时(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卯时(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辰时(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巳时(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午时(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未时(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申时(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酉时(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戌时(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亥时(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而更鼓计时主要是对夜间时间做出划分,一更是指戌时19时至21时,据此类推,五更应是凌晨3时至5时,这一时间段对应地支中的寅时,所以C项符合题意。
点评:高考对史学常识的考查时有出现,常考的史学常识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天干地支计时法;②天干地支与生肖称谓;③天干地支纪年法;④阴阳五行;⑤史书的常见编写体例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⑥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特殊称谓,如科举制的中举者名称,不同年龄的称谓等内容,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加积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