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上海市档案馆收藏了一套上海普通市民的家庭账本,从1957年11月记起,到2002年底一直没有间断,成为上海市民生活变化的印证。账本记载,1980年夫妇俩全年的总收入是2685.04元,而到了2002年,虽然两人都已退休,全年总收入仍然达到47658.3元,比22年前提高了17.75倍。上海市档案馆收藏了这一账本是因为
A.账本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了上海某些方面的历史变迁
B.这是上海昂首跨入小康生活的历史见证
C.可以展现新思想、新事物对社会社会生活的冲击
D.上海市民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见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B项中的“小康生活”、C项中的“新思想、新事物”、D项中的“摆脱计划经济”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应该排除。根据本题题干材料中“上海市民生活变化”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上海社会生活的变迁,本题应该选择A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各项与巴黎公社革命爆发无关的是
A.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B.普鲁士对法国的侵略
C.临时政府的卖国行为
D.临时政府企图解除工人武装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巴黎公社革命爆发时,法国工业革命刚完成不久,资本主义生产力仍处于上升时期,但它与巴黎公社革命爆发无关。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的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签署了每个美国人与生俱来有权享有的期票。这张期票承诺赋予所有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对有色公民而言,美国显然未能兑现这张期票。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不过给黑人开了张空头支票而已……
——1963年8月在华盛顿举行的“为工作和自由进军”的民权运动集会上。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想》
请回答:
(1)马丁·路德·金的宣言针对的是什么问题?(4分)
(2)该问题在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是如何处理的?(6分)
(3)后来,围绕该问题发生什么重大事件?结果如何?(6分)
(4)该问题存在反映了什么问题?(4分)
参考答案:(l)种族歧视问题。(4分)
(2)独立战争胜利后,南方各州继续实行奴隶制,奴隶被视为一种财产。为取得较多的国会众议员的席位,南方奴隶主希望把奴隶作为“人口”来计算。但是,如果人口增加了,上交国税也需相应增加。因此,他们不得不降低要求,即把五分之三的奴隶人口作为计算众议员名额和联邦征收直接税的基础。(6分)
(3)1860年,主张限制南方奴隶制的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美国南方数州奴隶主以保护“州权”为名,以保护和发展奴隶制之实,公开叛离联邦,组成“南方联盟”,并进攻北方,美国内战爆发。但是,在林肯的领导下。内战最终以北方取得胜利而告终。美国的联邦主义原则和美国宪法的基本精神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但种族歧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6分)
(4)反映了尽管美国号称民主的保障人权的国家,其实仍然存在着种族歧视等黑暗的一面。(4分)
本题解析:(1)马丁·路德·金的宣言针对的是种族歧视的问题,要求美国实现不同种族的真正地平等。(2)独立战争结束后,南方继续实行奴隶制,种族歧视严重。(3)美国内战前南方主张实行奴隶制,北方主张废奴。1860年,美国南方数州奴隶主以保护“州权”为名,以保护和发展奴隶制之实,公开叛离联邦,组成“南方联盟”,并进攻北方,美国内战爆发。但是,在林肯的领导下。内战最终以北方取得胜利而告终。美国的联邦主义原则和美国宪法的基本精神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但种族歧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4) 反映了美国尽管标榜为人权国家,但是美国国内也有严重的人权问题。
点评:美国1787年宪法存在着明显的消极方面,妇女没有民主权力,保留了奴隶制,有色人种得不到公平的对待,这些都说明即使是美国这样号称民主的保障人权的国家,其实仍然存在着种族歧视等黑暗的一面。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称“二程”。以下哪些观点或主张不属于“二程”? (? )
A.“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B.“人伦者,天理也”
C.“有了礼,就有了仁、义、智、信”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二程”认为“仁”是与万物俱生的,有了仁,就有了义、礼、智、信。因此C项说法不符合“二程”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国初年新注册的工厂数(不包括矿山)(单位:家)
年份
| 民国元年
| 二年
| 三年
| 四年
| 五年
| 六年
| 七年
| 八年
|
工厂数
| 17
| 37
| 37
| 50
| 33
| 34
| 29
| 23
|
——中华民国农商部的统计
材料二:1914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棉纺织厂平均纱锭数
?
| 每厂平均纱锭数
|
外商企业
| 51664/厂
|
华商企业
| 23686/厂
|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提供的统计数字
材料三:1916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情况(单位:%)
?
| 年产百万吨以上
| 年产10万~99万吨
| 年产1万~9万吨
| 年产1万吨以下
|
外商企业
| 100
| 88.5
| 41.1
| 0
|
华商企业
| 0
| 11.5
| 59.9
| 100
|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提供的统计数字
材料四: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的情况(单位:家)
江苏
| 直隶
| 浙江
| 广东
| 山东
| 福建
| 奉天
| 湖北
| 陕西
| 黑龙江
| 广西
| 其他各省
|
155
| 45
| 42
| 33
| 31
| 20
| 19
| 19
| 3
| 3
| 1
| 0
|
——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提供的统计数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估计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情况,并简要分析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7分)
(2)据材料二、三、四,说明我国民族工业当时在其发展上的弱点。(6分)
参考答案:(1)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原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的作用;有识之士的倡导;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2)民族企业规模小,同外资厂矿相比规模悬殊;以煤矿开采为例,民族工业中的重工业基础薄弱,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工业布局极不合理,绝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地区及长江流域。
本题解析:本题提供了四则表格材料,解答第(1)问的关键是搞清楚这段时间是公元什么时候。民国二年是公元1913年,民国八年是公元1919年,由此可知是在一战期间,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第(2)问要求归纳其弱点,注意分析要全面。从材料二、三可以看出民族工业与外资企业的规模不同,轻重比例不同。材料四则很明显地反映了民族工业的分布状况,要求对数据的分析要细心。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