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照片是历史的真实写照。观察下图,该照片是中国政府首次派出的30名赴美留学的幼童合影。?

首批留学美国的幼童
请回答:
(1)首批留学美国的幼童后来对近代社会生活方面有何贡献? (2分)
(2)图片中“轮船招商局”属于什么企业?该企业的兴办对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有何影响(4分)
(3)该图片是发生我国近代哪场运动中,这场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这场运动最终破产,标志是什么? (6分)
参考答案:(1)揭开了断发易服的序幕。 (2分)
(2)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首次打破列强的垄断航运业局面。(4分)
(3)洋务运动。(1分)?意义: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在洋务派的倡导下开始出现。它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地质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进步作用。(4分) 失败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1分)
本题解析:(1)回答此问题要从社会生活的角度进行分析。他们接受了西方的文明,对中国传统的习俗产生了巨大的冲击。(2)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企业,是民用企业。该企业的创办对中国的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可从与洋商争利的角度进行分析。(3)选派幼童出国留学,是洋务运动的重要措施,目的是为洋务运动培养人才。这场运动的意义可以结合教材知识回答。破产的标志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习俗、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洋务运动中选派幼童出国留学,使他们接受了西方的文明,成为后来中国的社会习俗变革的推动力量。兴办的洋务企业虽然未能达到富裕的目的,但是对外国经济的侵略起到不小的抵制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观察五四运动前后的两幅结婚照片,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图1说明中国完全没有受到西方文明影响
B.图2说明西式婚礼在当时中国普遍流行
C.图2比图1的婚俗观念更符合中国国情
D.两幅图片体现了近代中国婚姻习俗的变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B项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说法错误,婚礼观念只是一种习俗,并不能说那个更符合中国的国情。两幅图片的对比可以看出,西式婚礼逐渐地流行,体现了近代中国婚姻习俗的变迁。
点评:随着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新的思想和习俗开始传入中国,包括婚丧礼仪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还仅限在通商口岸及附近的地区,内的受到的变化很小。近代以来其他方面的社会习俗方面的变革想也需要了解。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37年11月,金陵兵工厂由南迁重庆;1938年4月,广东第二兵工厂迁重庆:上海炼钢厂1938年8月由武汉再迁重庆。上述工厂纷纷内迁重庆的历史背景是
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国共两党分裂对峙
C.国民政府实行经济统制
D.官僚资本势力膨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的能力。从时间上看工厂内迁均在1937年以后,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为了减少损失和保存抗战的物质基础,国民政府组织工厂内迁。此时国共双方开展第二次合作,排除B项。政府组织工厂内迁体现了国民政府实行经济统制,与题目考查背景要求不符。正是在抗战的背景下,国民政府以国家的名义管理社会经济,结果促使官僚资本势力膨胀,也与与题目考查背景要求不符。结合以上分析,因此A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李斯受荀卿之学,佐成秦治。秦之法治实儒家一派学说之所附系。《中庸》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为儒家理想之制度。汉承秦业,其官制法律亦袭用前朝。……儒家《周官》之学说悉入法典。夫政治社会一切公私行动莫不与法典相关,而法典为儒家学说具体之实现,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材料主要表明儒学:
A.强调大一统和以法治国
B.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C.是传统社会的精神支柱
D.通过法典化、制度化得到普及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法治国是依照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来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和主张来治理国家,封建社会是君主专制,所以中国封建社会不能叫以法治国,排除A;通过题干“一切公私行动莫不与法典相关,而法典为儒家学说具体之实现”,即儒家学说法典化了;根据“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即儒家学说制度了,而且提到两千年来儒家学说影响很大,影响社会的公私生活,即普及到政府和百姓的生活中。所以D正确。B、C两项本身表述正确,但题干材料没涉及儒家学说的意义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进一步宣传了民主思想。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实质是
A.是否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
B.是否兴民权
C.是否实行土地国有
D.是否实行资本主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阶级本质考虑革命派和保皇派同属民族资产阶级,其争论的焦点在于实行何种政体,而革命派推行民主共和必然要推翻清政府,废除君主制;而维新派推行君主立宪必然需保留君主,故两者的矛盾在于是否以暴力推翻清政府。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