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商鞅最终在秦国通过变法改革实现其政治抱负,对其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是
A.秦穆公
B.秦献公
C.秦孝公
D.秦始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戊戌变法运动期间,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定国是诏》颁行
②保国会成立
③强学会成立
④上书《应诏统筹全局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③④②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材料: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主要作了哪些规定?试加以概括提炼,逐条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材料三中“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作者对此态度如何? 你如何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奖励军功;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推行郡县制;废除井田制;统一度量衡。
(2)都认为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
(3)“王制遂灭”指奴隶制度被废除;作者持否定态度;作者的观点是错误的,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发展了生产力,是历史的进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刑生力,力生强,强生威,威生德,德生于刑。
——《商君书·说民》
材料二: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日:“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黔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考,卫鞅日“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秦孝公任商鞅……(商鞅)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而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孝公十二年之制。数年之间,国富民强,天下无敌。
——《通典卷一·食货》
材料四: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走,仰天而叹:“嗟乎!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
——《盐铁论·商鞅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的思想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概括商鞅是如何实践其思想主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商鞅变法和商鞅个人的结局。这种结局分别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主张: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或法治。
(2)实践:严格(什伍)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刑公族以立威;用流放边境的刑罚来压制舆论。
(3)结局:变法使秦国富强;但商鞅本人身败名裂。
说明:改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措施做保证;但改革者要法德并用,不能施行严刑峻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古代学者在评价某人时说:“使民内急耕织之业以富国,外重战伐之赏以劝戎士(奖励将士),法令必行。”此人应该是
[? ]
A.商鞅
B.北魏孝文帝
C.唐太宗
D.康熙帝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