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中的 “封建” 主要是指
A.内外服制度
B.分封制度
C.礼乐制度
D.郡县制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封建”一词的理解。“封建”在这段材料中是指“封邦建国”的意思,“封邦建国”就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近代西方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清政府进行坚决抵抗
C.中国军民抗御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
D.西方列强实力不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清政府进行坚决抵抗和西方列强实力不够的说法不符合史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具体的抗争,不是主要原因。中国军民抗御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是近代西方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摘自《墨子》)引文反映出来的信息正确的有
①耕的是“王田”?
②纺的是棉布
③反映出“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④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小农经济。从《墨子》的记载看,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小农经济情况,这一时期井田制瓦解,而棉布还没有推广,故排除①②两项。③④从时间和特征的角度正确表述了小农经济的情况。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1911年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毕业的丁文江参加清政府组织的“游学毕业考试”,获“格致科进士”,并在京师大学堂开讲地质学。这表明
A.中国开始引进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B.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
C.中国传统教育体制仍然存在
D.中国传统因素融入到近代教育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以下所示摘选自《危机应对: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的对策》一书的目录。它反映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A.七七事变后政府开始调整与中共政策
B.国民政府在全面抗战爆发后继续妥协
C.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全面应对危机
D.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倡导全面抗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不对,七七事变前,如西安事变后国民党就调整与中共政策;B不对,国民政府在全面抗战爆发后与中共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D不对,七七事变后倡导全面抗战的是中共,主张广泛发动民众抗日,因此选C.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全民族的抗战?。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