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社会主义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前提,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必要补充。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04年8月13日至30日,第28届奥运会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希腊打出的口号是“欢迎奥运回家”。希腊作为古代奥林匹克的发祥地和现代奥运的诞生地,在世界体育史上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希腊给我们的印象远不仅如此。如果我们对古代希腊学术和社会生活做了一番了解,便不难发现,发达的现代科学和人们已经习惯的生活方式很多是希腊文化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有人说“对于自然,科学家并不比古代希腊哲学家知道得更多”。的确,古代希腊文明几乎构成了现代社会最主要的基石。公元前5世纪后期,古代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的国家是( )
A 中国? B 希腊? C 罗马? D 埃及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公元前5世纪后期,中国正处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分封制逐渐解体,中央集权制度开始确立。而在西方,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因而也最具代表性。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全球化进人发展阶段,但有人却称此时的全球化其实只是“半球化”,其原因在于?
[? ]
A.南北对话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B.美国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
C.南、北半球经济发展差距悬殊
D.宗教矛盾阻断东西方经济交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七月十三日,清廷发布上谕:“时处今日,唯有及时详晰甄核,仿行宪政。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但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俟数年后,规模粗具,查看情形,参用各国成法,妥议立宪实行期限,再行宣布天下。”
——《光绪朝东华录》
材料二? 端方(满洲贵族,清廷派遣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之一)的密折说:“近访闻逆党方结一秘密会,遍布支部于各省,到处游说运动,且刊印鼓吹革命之小册子。……入会之人,日以百计,踪迹诡秘,防不胜防”,仿行宪政可以“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从而“解散乱党”。
? ——摘自端方《请平满汉畛域密折》
材料三?康有为在国外发布《布告》说:“顷七月十三日明谕,有预备行宪政之大号,以扫除中国四千年之秕政焉。薄海闻之,欢腾喜蹈。民权既得,兆众一心,君民同治,中国从兹不亡矣。”
——摘自《中国维新报》(1906年)
材料四? 1906年12月,孙中山在东京发表演说,指出:“宪法’二字,近时人乐道,便是满洲政府,也晓得派遣奴才出洋考察政治,弄些预备立宪的上谕”,“照现在看来,满洲政府要实行排汉主义,谋中央集权,拿宪法做愚民的器具”,“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惟尚有一层最要紧的话,因为凡革命的人,如果存有一些皇帝思想,就会弄到亡国。……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不止是我们革命之目的,并且是我们革命的时候所万不可少的。”
?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五?“历观各国的宪法,有文宪法是美国最好……法国孟德斯鸠将英国制度作为根本,参合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家之学。美国宪法,又将孟德斯鸠学说作为根本,把那三权界限,更分得清楚……但是这百余年间,美国文明日日进步,土地财产,也是增加不已,当时的宪法,现在已经是不适用的了。兄弟的意思,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一种新主义,叫做‘五权分立’。那五权除刚才所说的三权之外,尚有两权:一是考试权。……一为纠察权,专管监督弹劾的事。”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清廷预备“仿行宪政”的目的有哪些?(2分)
(2)根据材料三,说明康有为对于清廷预备“仿行宪政”的政治态度及其理由。(4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反对清廷预备“仿行宪政”的理由。(3分)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孙中山对美国宪法的基本看法。(8分)
(5)根据材料五,指出孙中山对于未来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提出了怎样的构想?评议他这种构想的进步意义。(6分)
参考答案:(1)目的: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分化瓦解革命派。(2分)
(2)态度:康有为热烈欢呼,大加捧场。(2分)
理由:他主张君主立宪,认为清廷允诺立宪就是兴民权。(2分)
(3)理由:孙中山认为,清廷“预备立宪”是欺骗;平等自由与君主专制互不相容;只有推翻君主专制,才能实现民主,完成革命任务。(3分)
(4)基本看法:既肯定美国宪法的进步意义,又指出随着时代进步,三权分立已经不适用。(2分)
评议:这表明当时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已破除了对西方代议制度和“三权分立”的迷信,(2分)正在寻求一种更完善的民主模式,(2分)而这种寻求本身就包含着对全盘照搬西方民主模式的自觉抵制。(2分)
(5)构想: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纠察权,“五权分立”。(2分)
进步意义:既承续了西方民主政体中的合理方面,又吸收了中国传统政治模式中的有效成分;既是对外国政治制度的批判吸收,又是对中外政治学说和基本模式的创新。(4分)
本题解析:此题应该根据材料作答。(1)从材料“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 仿行宪政可以“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从而“解散乱党””可以分析得出清政府行立宪的目的在于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分化瓦解革命派。(2)从材料“薄海闻之,欢腾喜蹈。”可以看出康有为的观点是赞扬清政府的预备立宪的,康有为主张维新变法,希望建立君主立宪制。(3)从材料“照现在看来,满洲政府要实行排汉主义,谋中央集权,拿宪法做愚民的器具”、 “惟尚有一层最要紧的话,因为凡革命的人,如果存有一些皇帝思想,就会弄到亡国。……”从这些材料看来,孙中山反对清政府的预备立宪,认为是骗局。只要存皇帝,就与民主思想相悖。(4)从材料“历观各国的宪法,有文宪法是美国最好”、“ 当时的宪法,现在已经是不适用的了”等信息可以看出孙中山赞同美国宪法,但是又认为美国宪法中的三权分立原则已经落后了。孙中山的这种思想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学习西方,但是并不是全盘接受。(5)从材料“兄弟的意思,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一种新主义,叫做‘五权分立’。那五权除刚才所说的三权之外,尚有两权:一是考试权。……一为纠察权,专管监督弹劾的事。”可以看出孙中山主张实行五权分立,孙中山的五权分立思想是结合了中国传统文明的精华,同时由吸取了西方的近代文明成果,是一种积极地创新。
点评:甲午战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国的各个阶层提出了各种救亡思想,维新思想、共和思想等相继登台。康有为、孙中山等人为中国的政治近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评价他们的思想应该具体的、历史的从当时的实际出发,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分析。并应该指出他们的活动对后世近代化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未来学家杰里米·里犬金的《欧洲梦:21世纪人类发展的新梦想》说:“当美国精神日趋衰微的时候,新的欧洲梦诞生了,它强调群体关系而非独立自主,强调文化多元而非同化,强调生活质量而非财富积累,强调可持续发展而非无限制的物质增长。”“欧洲梦”的含义是
A.欧洲英法等国强调独立自主
B.欧洲大多数人主张走文化同化之路
C.欧洲正在推进的一体化进程
D.欧洲与美国霸权主义相悖的和平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强调群体关系而非独立自主,强调文化多元而非同化,强调生活质量而非财富积累,强调可持续发展而非无限制的物质增长”中可以看出,欧洲在发展过程强调多国联合,走向一体化。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