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题干“谁对传统抛弃得越彻底,对实利主义奉行得越透彻,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判断C符合,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变革时期,而最迎合君主和时代要求的是法家思想,其法治观、集权观、改革观等思想更被秦国采纳,统一中国。其他三项不符,儒家“仁爱”墨家“兼爱”“非攻”道家“无为”等思想都不符合当时统治的要求。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注意题干“(明清)”,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批判的继承儒学。A不对,错在“丧失”说法;B不对,错在“彻底否定”说法;C不对,这超越了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的范畴。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点评:命题者在题干或选项中增加一些修饰、限制成分,使观点趋向绝对化。答这类题,考生首先要抓住题干或选项中的主干成分,然后再对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反复琢磨,看其是否和原来观点一致,若不一致,则必须舍去。对题中出现的“所有”、“彻底”、“一定”、“都”、“最”等字词一定要慎重推敲。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众所周知,“轴心时代”的观念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期间世界各地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比方说在中国出现了老子、孔子这样伟大的思想家,在印度出现了释加牟尼。后来在希腊就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这样的大思想家。
这些文化传统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人类文化主要的财富,而且这些不同地域的文化原来都是独立发展出来的,并没有互相影响,而且都是大体上同时发展起来的。雅斯贝尔斯还有一句话,我觉得非常重要,他讲“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个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这个论断在历史上已经有多次可以得到证明了。
因此我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界多种文化的发展,正是对2000多年前的“轴心时代”的一次新的飞跃。我们能不能这样看,21世纪或者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是对2000多年前“轴心时代”的新的飞跃?……可以说,人类文化正在进入或者即将进入一个“新的轴心时代”。
——摘编自汤一介《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人类社会之贡献》
材料二 当下世界、洲界、国界似乎模糊起来,但不同文明间的分歧乃至争斗,又普遍存在,有时还以一场激烈的形态展开(如在巴以之间)。可见,文化的两个向度——一全球化和多元化同时存在。……总之,与全球化相应的,即有文化的统一走势,又有文化的多元发展以及在某种程度上的彼此纷争。
——摘编自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人类文化在“轴心时代”和“新的轴心时代”的发展特征。(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汤一介所说“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个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的认识。(13分)(要求:以“认识”为中心;论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25分)
(1)文化发展特征:(12分)轴心时代:文化独立发展;形成人类的主要精神财富;出现大思想家;侧重思想领域。新的轴心时代:多元文化共存;相互联系;文明冲突;文化趋同统一(全球化)。(8取6各2分)
(2)认识:(13分)轴心时代是人类思想文化的源头,人类文明在继承中才能创新和发展,每一次新的飞跃,都是在新的高度传承人类的文明。(3分)欧洲的文艺复兴借用古希腊罗马的人文主义成就使欧洲文明重新燃起了光辉;中国的宋明理学,是在印度佛教冲击下,再次回归到先秦的孔孟,从而把中国本土的哲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孙中山先生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吸取了中国儒学的民本思想和大同理想,创立了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实现中国20世纪第一次巨变;在战争不断、恐怖主义盛行,生态危机的当今世界,儒家的和谐思想,道家的崇尚自然的思想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其它事例言之成理,符合题意的也可赋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轴心时代”和“新的轴心时代”的发展特征要对比着从材料中找答案,“轴心时代”的特征可以从材料中的“世界各地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这些不同地域的文化原来都是独立发展出来的,并没有互相影响”可以概括为“独立发展、出现大思想家、侧重于思想领域等,新“轴心时代”的特征可以从材料中的“即有文化的统一走势,又有文化的多元发展”可以概括为“不再独立发展而是相互联系、文化之间既共存又冲突”等等即可。
(2)“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个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指的是文化是在不断的继承和发展的、是在不断创新中发展的。然后可以结合中国的例子和外国的例子各一个进行论证即可,例如,文艺复兴就是对借用古希腊罗马的文化、是对古希腊罗马的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宋明理学就是对孔孟之道的创新和发展、
考点:人类文化发展的两个时代?“轴心时代”、“新的轴心时代?人类文化在“轴心时代”和“新的轴心时代”的发展特征“轴心时代”的新的飞跃
本题难度:困难
4、综合题 (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汉代太学注重考试,并建立了一定的制度。考试在太学有两种作用:一是选材(才)手段,一是督促,检查学生学习的管理手段……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材料二 唐、五代至明代全国书院数量曲线图
材料三 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表
| 官办% | 民办% | 其他% | 不明% |
宋代 | 15.28 | 70.69 | 0 | 14.03 |
元代 | 17.23 | 61.15 | 0.33 | 21.29 |
明代 | 57.21 | 29.84 | 0.24 | 12.71 |
清代 | 56.67 | 24.11 | 0.56 | 18.66 |
参考答案:
(1)特点:国家设立专门教育机构;以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注重考试,建立专门制度(3分)。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适应了国家统一的形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分)
(2)宋代和明代。(4分)宋:程朱理学,商品经济空前发展,活字印刷的发明。
明:心学形成,资本主义萌芽。(4分,每个朝代任意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3)变化:从宋代到清代,官办书院比例总体上升,民办书院比例总体下降。到明清时期,官办书院在比例上超过了民办书院。(4分)
主要原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思想控制加强。(2分,任意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1)汉代兴办太学,从传播儒家思想,培养儒生,充实各级官僚机构,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得儒家思想成为了主流的思想。
(2)第一小问据图示可知为宋明两朝,“条件”紧扣限定语“思想、经济、科技”从宋明理学兴起,商品经济发展,印刷术的发明三个角度作答。
(3)“变化”由数据可知宋元两代民办书院呈增长趋势且民办书院数量超过官办,而明清时期民办书院数量急剧减少,官办书院数量增加且从数量上超过了民办。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思想控制愈加严厉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考点 :古代中国的思想
点评 :本体难度 中等,解答材料解析题要求能充分利用材料,结合所学主干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汉书·夏侯胜传》:“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害怕)不明经术(儒家经典),经术苟明,其取青紫(高官)如俯拾地芥耳。’”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儒家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
B.儒学在政治上确立统治地位
C.儒家思想吸收各派学说形成新体系
D.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依据所学,汉代的时候,儒学经过董仲舒的改造,为汉武帝所接受,使儒学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学习儒学成为入仕做官的主要途径。正如材料所言“经术苟明,其取青紫(高官)如俯拾地芥耳”。故应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新儒学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