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考查学生材料理解能力。审题,答案在题中。格物只是程朱一派修身的出发点;平天下是修身的终极目标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孔子主张的“他律”指的是(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依据所学可知,孔子主张使用礼乐制度使人的行为、道德达到儒家的规范。A项不符合孔子思想;B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C项属于陆王心学的体现,且不属于“他律”。所以应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儒家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本题13分)
材料1:……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2:《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3: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三位思想家各处于什么时代?(3分)
(2)三则材料反映的政治观点有何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
(3)材料1、2和材料3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5分)
参考答案:(1)战国、西汉、明末清初。(3分)
(2)韩非子主张法治,他的思想有利于君主专制统治的建立;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思想有利于君主专制统治的巩固;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他的思想对以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5分)
(3)韩非子、董仲舒的思想是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的,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主要是由于前者处于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后者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5分)
本题解析:本题以韩非子、董仲舒和黄宗羲三位思想家的相关言论为背景材料,反映他们不同的政治主张,要求从各自的时代特征、本质、差异等方面进行分析。如韩非子处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正在建立的时候,其法治思想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而董仲舒处在汉代,正是封建制度发展和走向成熟时期,所以他的思想也围绕巩固君主专制统治,而黄宗羲处在明末清初,是封建制度走向末落时期,其思想的反封建内容占了主体。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解答时一定要抓住战国、西汉、明末清初这三个时代,根据设问,有条理有层次的作答。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李贽是明末清初时期的思想家,当时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并没有出现资产阶级。所以不可能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政治角度讲,有为百姓而“鸣”,有为统治者而“鸣”, 冯天瑜曾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其中为百姓而“鸣”的民本思潮和为统治者而“鸣”专制主义分别是
A.墨家、儒家
B.法家、道家
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儒家强调统治者实行仁政,反对苛政和刑杀;道家主张无为,反对过多的扰民;儒家和道家是为民而鸣。法家思想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为君主而服务的。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