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的困境主要是:
A.佛教和道家的传播
B.唐朝对外开放的政策
C.科举不考儒家经典
D.分裂割据破坏统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儒学历程的了解。此题可以通过排除法,题干是魏晋南北朝,B选项说是唐朝,B可以排除;科举是隋唐时期出现的,题干是魏晋南北朝,也可以排除C;D选项说的是统一和分裂,与题干无关,可以排除;因此答案为A。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韩愈的《原道》中说:“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由此可见,韩愈认为
A.工商业者的壮大导致农民贫困
B.佛道力量的壮大加剧百姓经济负担
C.儒佛道三家并用有助教化百姓
D.理学地位的确立有助国家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古代把民按其职业分为四种,即士(知识分子)、农(农民)、工(手工业者)、商(即贾,做生意买卖的人),叫作“四民”。现在由于佛道的兴起又有了和尚、道士,成为了“六民”。古代只有一个儒教,现在又多了佛道,变为“三教”。从事生产的人数没有增加,凭空增加了和尚和道士这两种“吃闲饭”的人,所以本题是从生产方面阐述了佛道的危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佛道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正义》等一大箱书籍上京赶考,这种情景可能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A.西汉
B.隋唐
C.北宋
D.南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宋明理学的相关知识。《四书章句集注》又称《四书集注》,是根据儒教经典四书编著而成。作者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因此ABC明显错误。故选D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朱熹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编写的《四书章句集注》是明清之际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宋明理学也上升为官方哲学。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宋明理学的内容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宋以后的儒学已具有哲学思辨的意味,其中包含深刻的认识论思想。北宋文学家苏轼在论画时说:“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这体现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何种认识论
A.理是宇宙万物本原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知行合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准确分析与理解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特别注意“何种认识论”,据此分析可知A是哲学中的本体论思想,不是认识论思想,排除。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认识论分别是“格物致知”、“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而苏轼认为“理”在外在的物中,所以其认识论应与“格物致知”相一致,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的认识论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宋朝程朱理学的核心思想是
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主宰万物
B.“仁”的学说
C.心即理性
D.心性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重要历史知识的分析能力。理学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主宰万物,也就是说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