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饿死是小,失节是大.”这种观念源于理学提倡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B.道不行,百世无善治
C.存天理,灭人欲
D.致良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二程”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弊。“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并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故答案选择C项。
考点:本题考查宋明理学。
点评:宋明理学的影响(在当时的影响、对后世的影响、对现在的社会的影响)。其出题形式不外乎以下几种:和谐意识、忧患意识、崇尚道德、塑造中华民族性格、重男轻女、轻视个体自由、重礼轻法等。读到题干中有以上几种信息时,其正确选项与“存天理,灭人欲”有关。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蔑视他人幸福的观念源于理学提倡的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
B.存天理,灭人欲
C.道不行,百世无善治
D.致良知,愚妇、愚夫与圣人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朱熹的“心性论”和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的相同点是
A.认为“性本善”
B.认为“性本恶”
C.人应克制自己的感情
D.强调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唐诗“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描写了唐朝服饰的艳丽奢华和开放。但宋朝时的服饰却简洁质朴,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唐宋服饰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此种审美观的转变主要是由于( )

A.封建经济的衰退
B.专制集权的强化
C.程朱理学的盛行
D.审美意识的觉醒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唐宋妇女服饰的巨大反差主要在于宋代程朱理学的推行使女性处于封建礼教思想的高压之下,在外形服饰方面趋于保守,所以答案选C,A D两项说法错误,B项说法不准确,唐宋时期皇权专制都在强化。
考点:程朱理学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而图片和图表信息的解读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解读图片和图表信息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准确识别图中的信息,其二注意图中材料的来源或出处,最后就是要仔细观察图中是否有时间线索,只要有时间提示就为解题提供了较多的历史背景知识,因此一定要对此多加留意。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这些思想至今仍然影响着炎黄子孙。 这些思想主要来自于儒家思想中的
A.“民本”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
C.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传统主流思想,题目要求的是“忠、孝、节、义”,而在理学中提出的是“存天理,灭人欲”提倡的是三纲五常,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BDA项中均没有体现出这些思想,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