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彭宇案”和广东“小悦悦事件”,再次冲击着国人的传统道德观,“法”与“德”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有圣人曰:“‘如果德治不举,人心不稳,法治就会千疮百孔;而法治松弛,惩恶不力,德治也会破堤而溃。”由此材料可见
[? ]
A、德治比法治更重要
B、法治是德治的基础,德治是法治的保证
C、法治和德治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
D、实行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人民的根本利益
2、判断题 “振甫先生致力于两岸关系凡一十四年,夙慕屈平词赋,常怀国家统一,私志公义,每与道涵相契。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在这段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两度提及的“九二共识”指的是
[? ]
A.和平统一祖国原则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一国两制”原则
D.加强合作交流原则
3、判断题 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订改,并相继出台了《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
[? ]
A.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B.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
C.我国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D.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
4、判断题 1949年9月30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用了特大粗黑标题“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 报道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问世。说它是“人民大宪章”的主要依据是
A.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B.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的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C.当时还没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规定了国名、首都、国旗、代国歌
5、判断题 小明查阅到以下材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年将这一制度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1984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这些材料可以用于研究的主题是
[? ]
A.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研究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规定
C.国务院和中央民族委员会关于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探讨
D.中国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化历程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