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试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七)
2019-05-28 03:48:55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德国的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说,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前,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下列经典语句能够表明此期间人类精神觉醒的是 ①“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④“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19分) 材料一 在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所著,苏世军、周宇翻译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湖北教育出版社)一书中,我国古代有七人入选。孔子、老子、孟子是其中的三位。 材料二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 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言所行,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 材料三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 材料四 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五 北宋大学问家、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回答: (1)从材料一中三人中选择你最了解的一个,谈谈其入选《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的理由。(5分) (2)据材料二、三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5分) (3)据材料四,指出理学被统治者列为科举考试重要内容的原因。(4分) (4)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理学思想对古代文人人格追求的影响?(5分)
3、选择题 学者余英时说:“如果一定要在中国思想流派中找出一家与西方科学精神最相近的,我个人认为只有程、朱一系的理学足以当之。”其依据是程朱理学主张 A.格物致知 B.心外无理 C.心即理也 D.理在气中
|
4、选择题 要更全面、深入理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需要查阅的典籍是
A.《道德经》
B.《孟子》
C.《论语》
D.《韩非子》
5、选择题 编钟是我国古代重要乐器。王公贵族们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王宫悬(四面),诸侯悬(三面),卿大夫悬(二面),士悬(单面)”。逾越则会招致杀身之祸。你认为上述材料最符合谁的观点( )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