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四)
2019-05-28 03:50:46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2009年7月12日,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闭幕,这是首次以文化教育为主题的论坛,重点讨 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会上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引用胡锦涛主席的讲话强调“教育公平是两岸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 现实的利益问题”。孔子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观点是( )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6分).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战国时期的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 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普通百姓) 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满足)。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见粱惠王》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故明不高,则光辉不赫;水火不积,则晖润(水火之光泽)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显赫)。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尽亡矣! -----《天论》引自《荀子》 材料二 以下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于如此。 伏尔泰:人类第一个国王乃是一名成功的士兵,国家的功臣无需有荣耀的祖先。 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康德: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请回答: (1)试分别概括提练孟子和荀子的思想?(10分) (2)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8分) (3)分别概括中国古代、欧洲近代思想家产生的时代背景。(8分)
参考答案:(1)孟子:先义后利,仁政治国;君主言利,会造成臣子百姓互相争利,最后国家不断削弱,直至君主灭亡。(4分) 荀子:重利,更重义;人的命运由天命决定,国家前途由教化程度来决定;王道霸道兼用;礼教法律并施;反对唯利是图,用权险恶。(6分) (2)内涵: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反对封建专制、天主教会和贵族特权;提倡自由平等、天赋人权。(8分) (3)原 因: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兼并战争不 断;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封建小农经济的建立。(4分) 欧洲近代:欧洲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自然科学不断进步。(4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1)材料一的上部分是孟子的思想,其思想观点主要包括,先义后利,仁政治国,特别是君主言利,会造成臣子百姓互相争利,最后国家不断削弱,直至君主灭亡,例如,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回答孟子的思想主要是要回答出“义和利”的关系即可。材料一的下部分是荀子的思想,其思想观点主要包括,重利,更重义,人的命运由天命决定,要制天命而用之,特别是荀子一直认为国家前途由教化程度来决定,作为一个统治者一定要王道霸道兼用,礼教法律同时使用。 (2)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作为一个人一定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反对封建专制、天主教会和贵族特权,提倡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制度上的准备,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建立描绘了美好的蓝图,本体关键在于结合好启蒙运动的有关知识点回答即可。 (3)中国古代、欧洲近代思想家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不太一样的,尽管他们都属于社会转型时期,但是背景却是大相径庭。中国古代思想家产生的时代背景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再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礼乐制度,兼并战争连年不断,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天下大乱,封建小农经济的建立,封建经济的分散性也会导致思想的分散、思想的不统一和思想的争鸣。而欧洲近代思想家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是突出资本主义兴起这个经济因素即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班固《汉书?艺文志》 材料二 秦昭王问孙卿子曰:“儒无益于人之国。”孙卿子曰:“儒者法先王,隆礼义,谨乎臣子而致贵其上者也。人主用之,则势在本朝而宜;不用,则退编百姓而悫(què,诚实,谨慎),必为顺下矣。虽穷困冻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汉武帝即位后为进一步开拓大一统的事业,接受了谁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从此确立( ) A.老子 B.董仲舒 C.萧何 D.荀子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采纳了儒学家董仲舒的“大一统”、“君权神授”以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思想主张,正式确立起了儒学的主流地位。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其余ACD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面哪些是孔子思想的内容 ( )
①“仁者,爱人” ②“民贵君轻” ③“兼爱” ④“克己复礼”
A.①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①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孔子的思想。根据所学知识,“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民贵君轻”是孟子的思想;“兼爱”是墨子的思想。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的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