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百家争鸣的出现是形成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直接原因,所以③项颠倒了因果顺序不符合题意,①项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②④两项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所以排除③,答案选C,A B D三项组合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周敦颐(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的老师)在《通书》中阐释了自己心中的“孔颜乐处”,他说:“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处之一,则能化而齐,故颜子亚圣。”可见理学对“乐”的本质认识是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可知,理学对“乐”的本质认识是本心自乐。所以答案选D。其他选项不符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8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材料反应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什么现象(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2分)
材料二 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司马迁《汉书?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3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4分)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
“孔子未尝教人之学孔子,而学孔子者务舍己而必以孔子为学,……真可笑矣”
——(明)李贽
(3)依据材料三比较李贽的思想与朱熹有何不同(4分)李贽思想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2分)
(4)如果要给以上三则材料设一个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表述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1)现象 “百家争鸣”(1分)
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先河;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有利于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和“兼容并包”;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任答两点2分)。
(2)观点:正君心;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分)
影响:有利于以思想的一统来巩固政治一统(有利于加强皇权);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对宋明理学(朱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给4分)
(3)不同: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2分)李贽否认儒家的绝对权威。(2分)。
根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分)
(4)标题:儒家(主流)思想的演变。(2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中涉及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儒学、阴阳五行、道家学说等,反映了当时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百家争鸣的影响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先河;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有利于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和“兼容并包”;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2)由材料“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可以得出正君心,由“《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可以得出大一统,由“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以得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来,结合所学知识汉代儒学内容可以得出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3)结合材料第一段主张儒家学说不可移易,而第二段中李贽则反对盲从孔子由此可以得出二者的区别在于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否认儒家的绝对权威;结合早期反封建启蒙思想的原因可以得出李贽思想产生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4)材料以此阐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汉代儒学和宋明理学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以及明清时期早期反封建的启蒙思想,涉及到了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继承和变异,由此可以将其归纳为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内容及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李贽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8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思想认识对历史发展的影响非常重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人一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儒家思想
材料二 人是万物的尺度。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
——智者学派
(1)对比材料一、二,指出其在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存在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差异对人类历史发展造成的不同影响。(8分)
材料三 伏尔泰对孔子推崇至极。他看到,儒学用自身道德伦理协调人间事物,不宣传神怪,这比欧洲由“上帝”支配要进步得多;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条就是“博爱”的本义,这就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了。
(2)据材料三,指出伏尔泰为什么推崇儒家文明?(4分)
材料四 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李大钊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大钊抨击孔子的原因。(4分)对比材料三、四,指出两者对孔子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2分)
(4)综合上述内容,以“思想认识与历史发展”为题写一则小论文。(6分)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③字数在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1)差异材料一天人合一,统治策略要符合天道;材料二人是万物的尺度,法律可以独立于自然之外。(2分)影响材料一的观点有利于维护人和自然的和谐,但不利于提高社会发展速度。材料二的观点有利于激发人们主观能动性,加快社会发展速度;但容易违背自然规律。(4分)
(2)原因儒家文明的一些思想主张与启蒙思想相似;以儒家文明为武器,宣传启蒙思想。(2分)
(3)抨击原因孔子是封建专制主义的象征;辛亥革命后,实行专制者都打着“尊孔”的旗号;儒家思想维护封建专制制度。(3分)
主要原因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同,对孔子思想认识不同。(2分)
(4)提示思想认识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2分)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2分)思想认识产生的影响受历史发展的制约;(2分)要努力学习,使自己的思想认识符合时代要求,推动历史的发展。(1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1) 差异:根据材料一中“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可知材料一天人合一,统治策略要符合天道;材料二根据“人是万物的尺度。”可知人是万物的尺度,法律可以独立于自然之外。影响:材料一的观点有利于维护人和自然的和谐,但不利于提高社会发展速度。材料二的观点有利于激发人们主观能动性,加快社会发展速度;但容易违背自然规律。
(2) 根据材料三中“这比欧洲由“上帝”支配要进步得多;;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条就是“博爱”的本义,这就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了。“可知,他认为儒家文明的一些思想主张与启蒙思想相似,他的目的是用中国的儒家思想来宣传启蒙思想。
(3) 根据材料四中“非抨击孔子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可知 抨击原因孔子是封建专制主义的象征。关于态度的不同:一个尊崇孔子一个打到孔子,原因是辛亥革命后,实行专制者都打着“尊孔”的旗号,想复辟帝制。
(4)关键是弄清楚“ 思想认识与历史发展”的内涵,提示:思想认识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思想认识产生的影响受历史发展的制约;要努力学习,使自己的思想认识符合时代要求,推动历史的发展。只要言之成立皆可得分。主义论点要多角度发散思维,不要针对一点过多论述。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思想认识与历史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模板《王安石变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