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喜则连横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 ——《新唐书》
材料二 南宋著名思想家叶适认为,宋代建立制度,指定政策的根本前提是“矫正前代之失”。他说:“本朝之所以立国定制,维持人心,期于永存而不可动者,皆以惩创五季而矫唐末之失策为言。”
材料三 尚书省,尚书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领百官。其属有六尚书……门下省,侍中二人,正二品。掌出纳帝命。……中书省,中书令二人,正二品,掌佐天子大政,而总判省事,凡王言之制……皆宣署申覆,然后行焉。
——《新唐书》
材料四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引明太祖语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问题?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北宋“矫正前代之失”的措施及其影响。(6分)
(2)材料三所指的是什么制度?有什么作用?(3分)
(3)为解决材料四所反映的问题,明太祖采取了什么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4)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4分)
2、选择题 苏格拉底(右下图),古希腊哲学家,和其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圣。公元前339年,雅典五百人陪审团以引进新神和腐蚀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其服毒自尽。苏格拉底之死本质上反映了

苏格拉底之死
A.雅典民主制度已走向衰落
B.苏格拉底为自己的信仰而殉道
C.苏格拉底为证实神谕而得罪了雅典执政者和文化名人
D.苏格拉底维护雅典法律的权威
3、选择题 下列对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监视
B.地方独立性增强,中央集权削弱
C.地方权力愈来愈小,中央权力愈来愈大
D.中央对边地治理渐趋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