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从题干材料的含义可知,古代由于天子的身边若有七个真能谏诤的臣子,故能使天子不因自己的过失而失去天下;诸侯身边有谏诤之臣五人,诸侯亦可以保守住土地与人民。也就是说,统治者身边有能干的大臣,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分析选项,C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他所指的这一制度是(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说明所有人都有均等的参与官员选拔的机会,科举制符合这一特征,故答案选D,A通行于先秦时期,B流行于汉代,C出现在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科举制
点评: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起源于隋代,此后科举不断随着王朝的更迭而发展进步以致臻于完善,但物极必反,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1905年秦代最终废除了存续千年的科举制。高考中对科举制的考查角度多样,题型众多,是高频考点和难点,需要在平时学习中强化基础训练。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10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4分)
(3)丞相废除后,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你认为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原因。(6分)
参考答案:(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枢密使、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8分)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皇权加强。(2分)
(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当时宰相胡惟庸擅权专恣。(4分)
(3)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2分)
原因: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4分)
本题解析:第(1)问,通过所学知识可知,从秦朝到明清宰相的权力逐步被削弱,皇权逐步加强,直至顶峰。本题材料是新背景,但考查的内容仍以君权与相权关系为主,四位帝王在对待相权问题上措施不一,联系史实可知,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 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但四人措施的实质上都是削弱相权,扩大君权回答。
第(2)材料二的大体意思是:自秦朝以后的各朝君主,不借鉴秦朝设立宰相的隐患,使宰相成为危害国家稳定的一大隐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强调了相权对君权的危害。再有,明朝初年,出现宰相胡惟庸擅权专恣。因此明太祖废除宰相。
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是宰相的原因回答。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更谈不上制约皇权。在军机处中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清代军机处的设立、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古代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A.面积狭小人口不多的主权国家
B.奉行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原则
C.城邦自治权利多属于各邦居民
D.大小邦之间保持严格隶属关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西周时期的城市建置等级比较明显,天子的都城规模必须大于诸侯的国都规模。战国时期,齐都临淄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齐国国君在此设立稷下学宫,吸纳各学派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材料反映的最主要信息是
A.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B.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逐渐增大
C.百家争鸣促进了经济发展
D.个体商人及私人讲学已经出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主要反映了西周时期城市规模,说明了等级森严,战国时期临淄城成为当时最大的城市事实上意味着西周以来的分封制逐渐瓦解、等级秩序遭到破坏,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礼乐制度遭破坏,因此A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战国礼乐制度的崩溃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大全《穆罕默德 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