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题《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十)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社会的一些基本政策,B、C、D三个都是比较重要的,要能够从材料中分析出是属于什么政策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原创】纵观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一直是传统主流经济政策。但随着农业、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商业也在打压中“自强不息”发展起来,一方面不断冲击着统治者的固有经济政策;另一方面,统治者也逐渐主动给予“宽容对待”。以下对统治者“宽容对待”的认识和理解,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重农抑商”、“宽容对待”等,结合所学知识,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经济政策调整相关内容——经济政策调整的深层次原因。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的表述具有片面性,“破产”一词有严重问题,而是传统经济政策下的政策调整。不正确;C项表述本身具有一定道理,但与B项相比,不能够体现题干要求“最为准确”,从而排除C项;D项表述本身错误,是对题干材料的曲解和误读,不符合史实,不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经济政策的调整
【原创理由】①本题较注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②本题以“重农抑商下的经济政策调整”作为素材,实际上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经济政策调整相关内容——经济政策调整的深层次原因。本题在考查时,牵涉到对传统经济政策的思考,特别是对“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最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始终要推动商业的发展”的深层次思考。本题考查古代中国传统经济政策下的经济政策调整,同时兼顾考查学生归纳、概括,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能力。本题考向比较明确,考查面较广。③本题以“重农抑商下的经济政策调整”作为素材,实际上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能力,即深刻认识统治者“宽容对待”商业的深层次原因,即体现根本原因。本题呈现出“旧考点,新视觉”之深刻立意,考查形式较为独特。④正确解答本题,首先在于对传统经济政策,即重农抑商的思考,特别是对“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最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始终要推动商业的发展”的深层次思考,这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其次,仔细斟酌选项,排除表述错误、表述不够准确的选项,即相继排除ACD三项。这样一来,本题就容易做正确了。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中国”一词在出土文物中最早见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余其宅兹国,自之薛 (义)民”,意思是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从这里统治人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铭文表明西周开始出现国家”
B.“‘中国’一词西周和现在意思一致”
C.“铭文说明西周时盛行郡县制”
D.“青铜器‘何尊’是由官府督造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注意材料中“最早见于西周初年青铜器”,当时官府垄断手工业制造,实行“工商食官”制度。由此判断D项说法准确。其它三项说法均有知识性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朝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主要反映的是当时( )
A.依据性别的分工方式
B.耕织结合的田园生活
C.世代相承的学艺传统
D.安居乐业的社会状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可知反映了男耕女织相结合,体现了小农经济的模式,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小农经济的特点。AD材料看不出来;C项主要是讲的手工业的政策。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经济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不包括
A.盐铁官营制度
B.重农抑商政策
C.商帮的出现
D.“海禁”政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关键信息:政治权力型经济。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理解“政治权力型经济”的含义。盐铁官营制度、“海禁”政策和重农抑商政策都体现了国家权力对经济的干预,故ABD项符合“政治权力型经济”的特点,但不符合题意;商邦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不能体现国家权力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官营手工业、“海禁”政策、商帮的出现和重农抑商政策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中国特色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