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守仁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二: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三:程颐说:“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王守仁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怎样的哲学观点?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有何相同处?
(3)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只要各答出两条即可) 对此,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判断题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C点到D点这一变化与下列哪一项有关? ( )

A.过渡时期总路线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八字方针
D.改革开放
3、判断题 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标志着中国登上了世界政治舞台;30年后中国又加入WTO,标志着中国从此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这两次标志性事件成功的共同因素有
A.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
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D.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4、判断题 三大改造的措施不包括
A.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B.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
D.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5、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仅体现了各派别间的相互学习与吸收,而且体现了派别间的相互竞争。“是无父也”、“是禽兽也”的批评针对的是(?)
A.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B.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C.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D.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