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是在(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主要考查的是史实,毛泽东在党中央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的确立有一个过程,并不是一下子就确立的,分析选项,中共一大主要是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最高纲领。八七会议主要是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武装起义和进行土地革命。中共七大是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时召开的,主要是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以及确定将来要建立一个联合政府,所以ABD都不符合题意,遵义会议主要内容是纠正王明左倾错误,成立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答案为C。
考点: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选修教材中有些内容没有涉及,这需要学生广泛联系必修所学内容,考查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列宁晚年强调,要奠定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使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必须( )
A.长久地坚持新经济政策
B.大力发展大机器工业和电力工业
C.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培养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各种专门人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此题完全是一道史实题,联系教材可知,列宁晚年仍不断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他非常重视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关于现代化建设方面提出了“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的著名公式,所以此题答案为B。
考点: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相关史实,可充分联系教材得出答案,但要要求学生记住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马克思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标志是
A.在《德法年鉴》上发表文章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资本论》的发表
D.第一国际的成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毛泽东离开韶山时,曾抄写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一诗以言志。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毛泽东抄写这首诗表现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襟
B.毛泽东离开韶山是为了到新式学堂学习
C.毛泽东离开韶山是为了更多地接触各阶层人民,了解社会
D.在离开韶山之前,毛泽东曾接受过近代科学知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毛泽东1911年离开家乡到长沙求学时,还是个十七八岁的青年,还没有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家,A不对。当然对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来说,离开韶山也没有“为了更多地接触各阶层人民,了解社会”这样的深层次目的,C不对。他离开韶山之后在新式学堂才接触近代科学知识,D不对。所以此题答案为B。
考点: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题干给出了一首诗作为出发点,首先要把这首诗方在当时的环境和时代中考虑,联系毛泽东的成长过程,选出正确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第一国际的成立推动社会主义运动进入新阶段。这里的“新”表现在( )
①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②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
③工人运动逐渐走向国际联合
④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紧密结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9世纪30、40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而不是第一国际成立的表现,①不对;1848年 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即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而不是第一国际成立的影响,②不对;第一国际成立标志着工人运动逐渐走向国际联合,③对,而马克思始终是第一国际这一国际工人组织的灵魂,说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紧密结合,④对,所以此题答案为D。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要求学生分析第一国际的成立给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带来了什么重大影响,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