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谓古时御史等任监察职务的官员可以根据传闻进谏或弹劾官吏,也泛指据传闻向上检举官吏。”可以看出弹劾官吏时轻证据,凸显出古代在监察方面法治的缺失,对官吏也有一定的威慑作用。此种监察官员的方法与现代检举制度有很大差别,现代的检举制度是讲究证据的。所以本题选B,A、C、D有错误项④。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秦统一后,设南海等郡,赵佗任南海郡尉,任嚣为龙川县令。赵佗、任嚣应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时期的政治制度,题目中涉及的是郡县制,在该政治制度下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所以正确的是C项,B是在宋朝时期的DA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学者钱穆指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而学者黄仁宇说,宰相的废除,内阁的形成,明朝的皇帝甚至可以几十年不上朝。这反映出(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题干材料通过介绍唐代皇帝专权受到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的制约和相形之下明朝皇帝在宰相废除、内阁形成之下的放任,旨在说明制度的建立与废除与国家政治的密切关系,所以答案为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的加强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①太尉 ②御史大夫 ③刺史 ④军机大臣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监察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秦代有专职的监察官员就是御史大夫,汉代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特设13州刺史以监察各郡县官员,而①太尉主管军事并非监察,④清代的军机大臣主要负责处理皇帝认为的军国大事没有监察官员的职能,故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都省)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某地方出了事,就由中央宰相府派一两个人去镇压,行省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 ……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并指出其渊源。(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县”设立的意义。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11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实施行省制的原因,并分析其得失。(6分)
参考答案:
(1)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3分)渊源:承袭秦制。(1分)
(2)意义: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6分)措施:分封诸侯王国;内容: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5分)
(3)原因:元朝疆域的辽阔;(1分)蒙古人统治中国的需要。(1分)得: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2分)失:中央严密控制地方,使得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受到压抑。(2分)
本题解析:(1)考查了学生分析和解读材料、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阐释事物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学生对汉初实行的政治制度的了解和掌握。从材料中“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可知汉初实行了皇帝制度;材料中还提到“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可知汉初采取了三公九卿制;从材料中“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可知汉初实行了郡县制。而这些制度都是在秦朝就已经确立和实行的制度,故渊源是“汉承秦制”。
(2)此问考查了学生分析和解读材料、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学生对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相关背景知识和结果的了解掌握。秦朝实行郡县制后,官员主要是中央任免,并有考核的制度,不能世袭,这就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也建立了官僚政治体制。从材料的第一句话“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可知刘邦为了避免汉朝像秦朝一样二世而亡,采取了分封王侯的制度;材料的后半部分叙述了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在其封地上有两大特权,“自置吏、得赋敛”,即诸侯王和列侯在封地上可以任命官吏和收取赋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诸侯王的权利过大,后来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3)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分析史料回答问题的能力。根据“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可以得出主要是为了统治中国人,同时也说明其疆域的扩大。第二个小问则是从两个方面来回答,考察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能力。“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从这句话中就可以得出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句话中则是压制地方,造成地方无权的倾向。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公九卿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影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卷《古代史》高频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