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09年辽宁文综)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组成国民议会的法国人民的代表们,认为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
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材料二?
第三篇?国家权力?第一章?国民立法议会?第二节?初级会议?选举人的选任
第一条?为了组成国民立法议会,积极公民们应每年一次在城市和在区集合为初级会议。第二条?凡属积极公民,必须:……在王国内任何一地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的收据。
——摘编自《1791年宪法》(法国)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有何区别。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人权和公民权的宣言》与《1791年宪法》作出有关公民权利的规定的原因。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1)区别:《人权和公民权宣言》规定全体公民享有参与法律制定的权利;《1791年宪法》规定只有部分公民享有此权利。
(2)原因:《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目的在于否定封建制度,从普遍人权着眼,确立基本的民主原则;《1791年宪法》从确立实际的民主制度出发,目的在于限制下层群众的政治权利,保护有产者的利益,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
本题解析:
回答第(1)问注意关键词“参与法律制定”“缴纳直接税”。第(2)问从范围方面考虑。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09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回顾中美关系的发展,1972年《上海公报》以非正式表述双方立场和基本观点的形式,树立了中美关系发展中的“公报模式”。以下关于1972年《上海公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公报中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B.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D.公报的签署体现了一种求同存异的精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国种植过的一种天然彩色棉花,由江南农民织成“紫花布”,曾是19世纪30年代风靡英国的绅士服装衣料。据此可知( )
A.中国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当时中国棉纺织生产方式领先英国
C.中国传统手工业品在海外受到欢迎
D.江南地区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根据时间信息“19世纪30年代”入手分析:A是鸦片战争后;B与史实相反;D项早在明朝中后期出现,故选C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法国自由主义思想家贡斯当(1767-1783)曾提出:“18世纪革命最大的收获是使中间阶级得以管理政治事务。”它所指的中间阶层是:
A.工业资产阶级
B.金融资产阶级
C.自由派贵族
D.工商业资产阶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和认知能力。从时间上可判断,贡斯当处在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这个时间崛起的当是工业资产阶级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最根本原因是(? )
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B.周王室衰微,新的统治尚未建立绝对的权威
C.各诸侯为实现富国强兵,重用知识渊博的文士
D.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使文化下移,逐渐形成“士”阶层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社会的变革带动经济的发战,经济是社会发展的跟本动力。因此应该从经济的角度去考虑,A项正确.其它选项也都有一定的理由,但不是跟本原因。
点评: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
(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4)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