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的第一幅浮雕就是虎门销烟,铭刻这一历史事件的最大功效在于
A.销烟这件事我们不会忘记
B.林则徐领导的反英斗争永载史册
C.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精神世代相传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作者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纪念碑本身的意义就是要后人继承先辈的革命精神,振兴中华。故选C。AB项并非主要的目的,牢记历史是为了为现实服务;D项与材料关系并不明显。
考点:虎门销烟
点评:虎门销烟是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销毁了缴获的鸦片100多万斤,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反映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精神。与此相关的有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原因、影响等,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历史现象表明了
A.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
B.自然经济仍占主要地位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
D.市镇的出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1975年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的实质是:
A.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B.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C.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
D.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全党工作大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解题的关键是领悟“实质”的含义,它是被某种表面现象所掩盖的,其特点是隐蔽的、深刻的、稳定的,所以揭示实质就不能用简单的直观法去认识,而是靠思维,此题考生要正确作答就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通过辩证思维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1975年邓小平主持日常工作,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的确如选项A和C所述的使国民经济回升,形势好转,但这些只是被人感知的现象。选项B“系统地纠正‘文革’的错误”才是其深刻的,内在的本质,所以为正确答案。至于选项D实现“四化”,那是“文革”结束后的事情,所以有明显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C.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D.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可知:这场“求变之风”发生时间在80年代,其结果是“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资本主义民主)所以可以断定这场“求变之风”就是20世纪80年代东欧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剧变,其最终结果是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进而引起世界格局的变化,故选A项。这场剧变导致社会主义力量严重削弱、社会主义运动严重受挫,故排除B项;早在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时社会主义阵营就开始瓦解故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不吻合故排除。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对下列有关《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魏晋的选官制度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
B.魏晋的选官制度造成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
C.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上升与科举制有关
D.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大小与封建统治基础无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题中表格中的数据看,曹魏、西晋、东晋,寒门子弟入仕比例逐年下降,这是九品中正制造成的有利于士族地主、不利于庶族地主(寒门子弟)的局面,故A、B两项认识正确;隋、唐、北宋,寒门子弟入仕比例逐年上升,这是实施科举制的结果,C项认识正确;而科举制的实施使寒门子弟入仕增多,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故D项认识不正确,D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