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我国20世纪五十年代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和七八十年代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的相同之处是?
A.都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
B.都有利于个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C.都改变了中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都使农民获得了自主生产的权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题干中所讲的20世纪五十年代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和七八十年代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分别是新中国对农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者改变了所有制形式,实行集体经营,排除BD;两者都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排除C。故本题选A。两者都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同是中国人”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依赖极大地促进了随后台湾与大陆的经济关系的迅速扩大。正如台湾的一位谈判代表所说,台湾人和大陆人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并有彼此的成就而感到自豪……据报道,1993年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144亿美元,2万家台湾企业在大陆的投资约在150-300亿美元之间。台湾越来越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一位台湾官员于1993年说:“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了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对面临着岛内劳动力短缺的台湾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主要的吸引力。
材料二?香港中评社2009年1月17日发表文章指出:可以预料,奥巴马执政之初,将主要延续小布什第二任期的对台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内涵是,以保持台湾局势的相对和平为直接目标,以反对两岸“单方面改变台湾现状”为措施,实现维护美国对两岸关系的介入和影响。
材料三? 2009年11月9日是柏林墙倒塌20周年。总长169.5公里的柏林墙。建于1961年8月13日,15道防线隔离着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二战以来德国分裂、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89年是二战以来世界局势最动荡的一年,形势的迅速发展令人目不暇接。但直到1989年1月19日,东德领导人昂纳克仍坚持“柏林墙还能存在50年,甚至100年”。谁也不知道,丧钟即将为柏林墙敲响。同年11月9日,柏林墙在东、西德人民的欢呼声中倒塌。11个月后,德国实现了统一,德国历史上痛苦的一章宣告结束。——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促使海峡两岸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因素。(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现阶段的对台政策及其主要依据。(2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柏林墙建立及其倒塌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促进国家统一的因素有哪些?(2分)
参考答案:(1)两岸关系有血浓于水的亲情:两岸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发展优势可以互补;台湾与美国经济联系的逐渐减弱。(3分,答出三点即可)
(2)政策:维持现状(或不独不统)(1分);依据: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2分)
(3)建立的原因:“冷战”和德国分裂。(2分)
倒塌的原因:世界局势的动荡(或东欧剧变);人民渴望统一(或民心所向)。(2分)
(4)经济联系加强,民族认同感;受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大势所趋,民心所向。(2分,答出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第(1)(2)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概括归纳能力。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概括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材料时要注意关键词“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和冷战”、“二战以来世界局势最动荡”、“东西德人民的欢呼声”。在回答第(4)题是需要把材料一和材料三综合考虑。海峡两岸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有经济联系的加强、亲情因素,德国统一的因素有国际形势和民心所向。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在一次科技博览会上,大家首次看到了“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模型、杂交水稻“南优2号”。请推测一下,这次博览会最早可能举行的时间是(?)
A.1980年
B.1970年
C.1990年
D.1973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是于1970年发射成功的、杂交水稻“南优2号”,是于1972年.故此题应选D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秦朝实行的“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分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制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帝王思想文化上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的“八股取士”以及清朝大兴“文字狱”都是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加强了君主专制,故D正确。
点评:注意规律总结,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态度主要是看是否适应巩固统治的需要。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