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东晋的孙盛讨论《三国志》与《世语》有关袁绍出兵人数的差异。通过曹操原话(冀州户籍曾有人口三十万,再加上幽、并、青等州,更是不少)来辨明真伪,此为考证的历史研究方法,故C。历史 叙事是叙述历史事实的意思。褒贬指赞扬和贬低压抑,史论指关于客观历史的评论,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故ABD不选。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研究者指出,科举制的积极意义不仅在于它所促成的“上升”型流动,也在于其“下降”型流动。对科举制“上升”和“下降”理解最准确的是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科举制采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使下层的庶族地主也能通过考试做官,保证了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促进了社会稳定。B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明初中央“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
A.罢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
D.各部权力分明,提高效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根据所学知识明太祖为加强皇权,废除丞相,权分六部。政府通过分权,“分理天下庶务”,使各机构相互制约,“朝廷总之”,从而加强了君主专制,答案为C。ABD三项的表述均错误。
考点: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点评:本题难易程度易,考查明朝为强化皇权而采取的措施。这一部分内容在考试当中经常出现,学生对基础知识一定要识记。特别强调在汉唐宋明清时期为加强皇权而采取的措施要区别清楚。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周初先后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周武王姬发封其兄弟立国者15,姬姓立国者40人。这说明分封制的突出特点是
A.等级
B.血缘
C.嫡长子继承
D.世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的分封制。从材料“周武王姬发封其兄弟立国者15,姬姓立国者40人”可以看出同姓亲族在分封的诸侯国所占的比例一半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分封制的特点是血缘关系是分封制的前提。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两汉的察举制,大体可分为在先的“贤良”与后起的“孝廉”两大项。“贤良”所举大抵为现任之官,“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称……
——《国史大纲》
材料三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事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凭)籍世资……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者也。
——《宋书·恩幸传》
材料四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时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有学焉。
——《通典·选举·历代制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先秦时期官吏任用的主要途径是什么?与材料一比较,材料二所反映的选官制度在选拔标准上有何进步性?(2分)
(2)材料三反映的又是什么选官制度?有哪些弊端?(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反映的选官制度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4分)
(4)上述材料对今天的干部任用、公务员考试有何启示?(2分)
参考答案:(1)途径:世袭。(1分)
进步:注重品行和才学。(答“孝廉”、“贤能”亦可) (1分)
(2)制度:九品中正制。(1分)
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1分)
(3)作用: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提高行政效率;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或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4分。回答四点即可)
(4)启示:注重德才兼备,推荐与考试相结合,反对任人唯亲等不正之风。(2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先秦时期诸侯、卿大夫、士都是实行世袭制。材料二反映的是察举制,从“贤良”“孝廉”的意思可知注重品行和才学。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三中的关键词:“九品”“魏至晋”可判断是九品中正制。根据材料“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凭)籍世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3)本题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自京师、郡、县,皆有学焉”并结合所学知识很容易判断是科举制;科举制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4)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论证和阐述问题的能力。该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可以从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的标准、科举制以考试成绩选拔官吏的办法等方面来总结对当今的干部任用、公务员考试的启示。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卷《现代科学技术》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