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4分)民族主义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近现代民族主义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光明日报》
| 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梁氏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
《全球文明史》(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
| 19世纪末,一位参观美国白宫的日本游客在自己极为满意的一首诗中表达了这种民族情绪:“我们使蛮夷痛苦地仰望,我们伟大日本东方帝国的荣耀。”
|
《民族主义幽灵与苏联裂变》(吴楚克著)
| 无产阶级革命是在抛弃了民族偏见提升到阶级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革命,这在人类革命史和国家史上是从来没有的。……但是矛盾的转化绝不意味着矛盾的消失。(苏联的)问题就出在一些人简单地用社会主义革命代替了民族解放运动,用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了民族自身的发展。
|
(1)据材料指出梁启超和日本游客各表达出怎样的“民族情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同的经济原因及影响。(10分)
(2)据材料概括苏联历史发展中潜在的问题,(2分)它产生了什么危害?(2分)
参考答案:(1)梁启超:忧国、救国;日本游客:骄傲、自大(自豪)。(4分)
原因:
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3分)
日本:明治维新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日本成为亚洲经济强国。(3分)
影响:
中国: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救亡图存:激励有识人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2分)
日本:军国主义思想蔓延,走上侵略扩张道路。(2分)
(2)问题: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同时,忽视了各民族自身的发展。(4分)
危害:出现民族不满,进而导致民族分离运动。(2分)
本题解析:本题以关于中、日、苏三国的文学作品为切入点,考查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对民族主义的影响。第(1)问“民族情绪”从梁启超的言论和日本游客诗歌的语气中获取信息归纳;“原因”即中日两国当时的历史背景,注意是“经济”原因,也就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影响”即中日两国不同的经济、思想状况产生的政治影响,对中国而言,主题是“救亡”;对日本而言,主题是“扩张”。第(2)问的“问题”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是“简单地用社会主义革命代替了民族解放运动”,即忽视了民族问题;“危害”从著作名称即可得出。
点评: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是在近代随着列强对华的侵略的不断加深而出现的。20世纪初,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亡国灭种危机迫在眉睫,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各个阶层掀起了救亡的运动;因此中国的民族主义是和民族救亡结合在一起的;日本的民族主义是民族自大,是和侵略扩张结合在一起的;苏联的民族主义与社会主义混淆了,忽视了民族问题的重要性,使得苏联的民族问题越来越严重。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近代以来,科技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下列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A.英国女王通过电话得知鸦片战争爆发
B.1939年,上海市民观看获奖电影《渔光曲》
C.1949年,纽约居民晚上收看彩色有声电影
D.小明通过网络观看60周年国庆阅兵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鸦片战争是1840年6月28日爆发的。1875年6月2日,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因此英国女王不可能通过电话得知鸦片战争爆发。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10年4月20日中央电视台“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特别节目募捐晚会上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如图)共募得善款21.75亿元人民币。这反映出的社会风尚是?(?)

A.勤俭节约、无私奉献
B.追求时尚、讲究质量
C.相互关爱、赈灾济贫
D.豪华奢侈、过度享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共募得善款21.75亿元人民币’这一关键句可知反映出的社会风尚是相互关爱、赈灾济贫,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12年5月1日,《申报》载文称:“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就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维新派主张改革传统婚俗
B.国人逐步接受西方的婚俗
C.新式婚俗被国人所普遍接受
D.婚姻自主成为当时的社会共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时间1912年以及“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就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说明当时国人逐渐接受西方的婚姻习俗,故选择B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
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
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
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
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准确理解及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更有西装新少年,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的西洋化即崇拜西方生活方式和全盘西化的现象,再由《西装叹》可推断出材料主要表明了大众传媒对社会时尚的理性看待,D符合题意,而ABC的表述均不能全面反映题干主旨,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