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刑罚。与此同时,法国处于连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样,就使科学技术人才纷纷流向欧洲边缘而较安定的英伦三岛。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只有4件,1750年为7件,1760年增加为14件。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A.科技发展需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
B.欧洲大陆的科技事业发展艰难
C.人才成为科技竞争的重要砝码
D.英国工业革命吸引了大量人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内容说明了17世纪的欧洲科技发展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科技进步缓慢,所以A B C三项是对材料的正确解读,D项说法错误,此时在英国工业革命尚未发生,故答案选D项。
点评:中世纪时期,西方的自然科学长期遭受教会的压迫,发展缓慢,进入近代以后,伴随文艺复兴运动,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科学实验得到了提倡,西方的自然科学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最终成为推动工业革命发展的强大力量。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世纪20~40年代,国共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根据相关知识完成:?
(1)这一时期国共关系的变化呈现出怎样的特征??
(2)结合史实,概括制约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因素。?
(3)两党在不同时期的关系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从上述各方面,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参考答案:(1)由合作到分裂,再由合作到再次分裂。?
(2)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阶级性质的不同是国共存在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③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
(3)第一次国共合作导致了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并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第一次分裂导致了国共政权的十年对峙局面,给日本扩大侵华以可乘之机;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战的胜利,扭转了近代一百多年来反侵略斗争屡败的局面;第二次破裂导致了双方三年多的内战。?
(4)①国共双方的矛盾有其必然性,但只要从民族和国家利益出发,就能实现合作,推动中国革命发展和国家统一。②合作局面的出现主要是中共倡导和推动的结果,分裂内战局面则主要是由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独裁内战方针和国际反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造成的。③国共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近代后期乃至今日的中国政局的变化。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本题解析:(1)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趋势是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2)根据前面的变化趋势分析原因,可从两党的阶级属性、社会矛盾的变化和国际影响等方面考虑。(3)合作则国兴,分裂则国衰,用教材中的史实来证明即可。(4)谈认识要求多元思考,本题涉及到历史上国共两党的合作问题,您一定会联想到我国的台湾问题,若能从本题出发联想一下企盼两岸关系的迅速好转,就很好了(当然也可以谈其他方面)。请注意:涉及到台湾问题,大家的语言表达方面需要留心。不能说成“中国和台湾”,因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者不能并称,可以说“两岸人民……”,在表述问题的时候,请务必怀有一种观念:台湾省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仁政学说是孟子思想的核心,其仁政的表现不包括?(?)
A.重民思想
B.民贵君轻
C.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
D.君民平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是劝说统治阶级要善待民众,不要过分地剥夺他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把人民放在统治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东盟与欧盟相比,其不同点是
A.建立起货币体系
B.由发展中国家组成
C.是区域性经济组织
D.建立起关税同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二战后日本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其主观条件不包括
A.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
B.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C.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D.局部战争为日本商品出口提供机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二战后日本经济获得快速发展A、B、C选项是主观条件,而D、局部战争为日本商品出口提供机遇是客观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