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之类的思想争论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这些争论所涉及的共同话题可能是
A.政治的民主化
B.经济的工业化
C.救亡图存
D.思想的自由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了洋务派、维新派与革命派之间的共同主张,洋务派强调发展经济,维新派主张变革政治制度,改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也强调政治改革,但主张废君主而实行民主共和,他们的共同目的相同,即如何实现救亡图存,所以C项符合题意,A是维新派和革命派的共同主张,B是洋务派的主张,D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资产阶级的主张,答案选C项。
点评:近代中国人民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了由器物文明向制度文明再向思想文明转变的过程,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中国人民对西方文明的认识愈加深刻,中国社会也在不断进步,这与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先进人物的引导和主张紧密相连。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试想明太祖驱除蒙古,恢复中国,民族革命已经做成,他的政治,却不过依然同汉、唐、宋相近。故此三百年后,复被外人侵入,这由政体不好的缘故……”据此他认为
[? ]
A.应该致力于民族革命,赶走帝国主义
B.应该进行政治革命,实现民权
C.必须立即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民生
D.必须迅速掀起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浪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中体西用”主张认为
[? ]
A.为维护清朝的统治,传统的“三纲、五常”可以稍改
B.器械工艺之类尽可改进
C.外国的科技和政治制度都比中国先进
D.“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外来东西不可轻信采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民国初年,孙中山针对民众出现的放弃理想社会的思想,为革命建设事业提出了新的思维方式是
[?]
A、“知易行难”学说?
B、“知难行易”学说?
C、“三民主义”?
D、“三大政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须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的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历,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女子,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的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与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适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请回答:
①依据材料一,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
②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对于儒家思想的态度,并说明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
③依据材料三,说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共和运动的深入,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儒家思想的?
参考答案:①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国计民生②维新派认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说明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儒家传统思想相结合以宣传维新思想③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与科学的实现。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
本题解析:本试题主要是考查不同阶级对待儒家思想的认识过程,运用阶级分析法正确认识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三问知识大体都与材料有关系,能够对材料进行自己分析和整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力求全面、完整、准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