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有学者在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比较研究中得出结论:各国在经济一体化的初始阶段都能够享受到极大地增长效应,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就取决于各组织进一步深化发展的速度和深度。据此判断,下列各项中最能顺应这一区域经济发展态势的应该是(? )
A.亚太经合组织
B.上海合作组织
C.阿拉伯国家联盟
D.欧洲联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说明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发展作用的特点,结合史实可以看出欧洲联盟最符合上述特征,欧共体成立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欧洲联盟成立后欧洲各国经济发展增速变缓,所以欧洲联盟成员国经济能否快速进步取决于欧盟进一步深化发展的速度和深度,答案选D,A B C三项不具备欧盟成立前经历欧共体等发展阶段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发展作用的上述特征。
点评: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一个突出的亮点,现存的三大经济区域集团,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特点各异,欧盟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结成的经济集团,经济一体化程度较高,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联合组成,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情形最为复杂,各国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①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②在经济竞争中会处于不利的地位
③应反对经济全球化,保护本国的利益④应积极参与,并制定合理对策谋求发展
[?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是被国人误解了上百年的优秀制度。其“优秀”主要是指( )
A.中央集权实质就是专制独裁
B.能为政府带来足够的权力与资源
C.分割相权是势在必行的手段
D.宽松进步是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优秀”应该指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故选B项。A、C、D三项都不是从“影响”的角度分析中央集权制的。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其内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自治区和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C.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D.最早规定该制度的法律文件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最早规定该制度的法律文件是1949年《共同纲领》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34分)人类文明是多元、平等和包容的,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主题在于记述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的胜利,但其涉及的范围,包括地中海地区、多瑙河外、两河流域、波斯,以及在此以北的草原地带,就是当时希腊人已知世界的历史。比希罗多德晚出的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之下的中国。但其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这是一部当时中国人已知世界的历史。
(1)据材料一,分析两部史学著作记述的共同点。(3分)结合所学,分析他们这样记述“世界历史”的原因。(6分)
材料二?在欧风东渐的历史大潮中,西洋历法逐渐以各种途径进入中国人视野和日常生活之中。魏源较早地接受了西方传过来的“地球”和“经纬度”等概念。1877~1882年出使日本的黄遵宪对日本放弃沿用千年之夏历遽然改用阳历的做法颇不认同;十几年后,遍历亚欧美三大洲的黄遵宪,既认同阳历优于中历但又以为历不必改。1896年,开明的知识分子、近代出版家高梦旦从世界大同的国际化视角倡导改历。1897年,在思想界引领风骚的梁启超著文《改用太阳历法议》,大力鼓吹改历。1907年,在日本研修经济学的孟森发表《历法议》,从统计学角度论证阳历之便利,提出改用阳历的主张。民国肇建后历行改历,阳历最终成为全国一体遵行的官方历法。1912年8月,《教育杂志》发表文章,呼吁教育界应承担起引导民众改变旧思想、旧习惯以适应新历法的责任。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从晚清到民国西方历法在中国传播的变化历程。(14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语言表述符合学科用语。】
材料三?“文明的发展与借鉴”
穆罕默德· 阿里创办近代工厂
| 亚历山大二世司法改革
| 明治政府引进西方技术设备
| 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 一国两制
|
拿破仑《民法典》
| 法国1875年宪法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求同存异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3)阅读上表,从“文明的发展与借鉴”的某个侧面,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11分)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9分)
共同点:以本民族历史为中心,观察周边世界;把已知地理范围视为“世界历史”。(3分)
原因: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交往范围相对狭隘;地理知识和民族意识的局限;古代世界文明处于分散隔绝的状态。(6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2)(14分)
从晚清到民国(近代时期),伴随着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侵入和中国国门的洞开,西洋历法(阳历/公历)逐渐以各种途径进入中国,中国经历了从认识到接受再到采用的变化历程。从鸦片战争时期的魏源到19世纪末的黄遵宪,逐渐接受了西方传过来的“地球”“经纬度”等自然科学概念,开始认识到西方历法(阳历/公历)优于中国传统历法(阴历/农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版、思想、经济、教育等社会各界不仅提出改行公历(阳历),而且从国际化(或世界化)、政治性、工具化、思想解放等角度宣传历法知识,终至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改行公历,阳历成为全国一体遵行的官方历法。
上述材料表明,由于历法在中国所具有的特别政治和文化意义,使得国人在接触阳历之初,很自然地以一种“正统”眼光视之。但是,当中西接触日深以及知识分子走出国门,亲身体会到阳历的优点和长处后,人们逐渐抛弃了一开始的政治性眼光,而从工具性角度更客观地看待阳历。
(3)(11分)示例:
主题(1分)
法治文明的发展与借鉴(1分)
关键词(1分)
拿破仑颁布《民法典》、亚历山大二世司法改革、法国1875年宪法(1分)
添加的关键词(1分)
美国1787年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简要阐释(8分)
美国1787年宪法吸取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建立了资产阶级联邦共和政体。拿破仑的《民法典》继承发展了古代罗马法的精髓,确定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法律规范。亚历山大二世司法改革学习和借鉴欧洲大陆法系的成果,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法国1875年宪法汲取了启蒙思想、《人权宣言》、英美等国的法律成果,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借鉴西方三权分立制度和责任内阁制,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
本题解析:
(1)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主题在于记述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的胜利,但其涉及的范围,包括地中海地区、多瑙河外、两河流域、波斯,以及在此以北的草原地带,就是当时希腊人已知世界的历史。比希罗多德晚出的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之下的中国。但其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这是一部当时中国人已知世界的历史。依据上述信息,归纳两部史学著作记述的共同点,并从生产力水平、地理知识、交往范围、各地文明的孤立等角度分析原因。
(2)该问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归纳材料二的信息:从鸦片战争时期的魏源到19世纪末的黄遵宪,逐渐接受了西方传过来的“地球”“经纬度”等自然科学概念,开始认识到西方历法优于中国传统历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版、思想、经济、教育等社会各界不仅提出改行公历,而且从国际化、政治性、工具化、思想解放等角度宣传历法知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改行公历,阳历成为全国一体遵行的官方历法。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信息作出阐释和分析说明。
(3)材料三的主题是“文明的发展与借鉴”,考生可选取其中的某个角度,如“法治文明的发展与借鉴”、 “工业文明的发展与借鉴”、“外交文明的发展与借鉴”等,根据确定的主题选出三个关键词,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联系所学知识,对该主题进行阐释说明。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