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唐太宗经常引用古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比喻告诫大臣们,反映了的什么思想
[? ]
A.存百姓?
B.善于用人?
C.善于纳谏?
D.反对铺张浪费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①与吐蕃和亲,派文成公主入藏 ②派李勣、李靖讨伐突厥等少数民族
③在东突厥设羁縻府州,由突厥人自己管理 ④唐太宗被西北各族首领尊为“天可汗”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在统一观念主导下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大融合、大一统的历史,自秦统一后的2200年间,中国统一或基本统一的时间占2/3以上,历史上每一次民族对峙、国家分裂之后,最终的结局仍是民族大融合与新的空前大统一国家的出现。中国战争史的主流是谋求统一的战争。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保持发展上的连续性,为世界上所罕见,就在于文化认同与国家统一相辅相成。可以说国家统一的理念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胎记,是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与理性追求。
——《嘹望新闻周刊》
材料二 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曾出现过一些社会相对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的历史时期,可以说,这就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其实,古代在“和谐社会”出现之前,当旧的社会秩序遭受到猛烈冲击时,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往往应运而生,其间出现了不少要求建立和谐社会的某些思想或观点,如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
材料三 清朝前期鼎盛时期的疆域:西跨葱岭,东临太平洋,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鄂霍次克海、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一带,南包南海诸岛。
——《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列举中国古代典型的“和谐社会”,并简述出现这一和谐局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熙帝在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国家大统一和民族大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2)典型代表:贞观之治。原因:吸取隋朝暴政灭亡教训;知人善任,善于纳谏;革新政治,完善制度;轻徭薄赋,疏缓刑法;提倡节俭,戒奢从简。
(3)①采取军事行政措施,加强对边疆及地方的控制,如平定噶尔丹叛乱,平定三藩之乱等。②派兵收复台湾,设置台湾府等。③反击外来侵略,维护领土主权。如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签订《尼布楚条约》。④加强对西藏的管理,如册封五世班禅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下列各组史实中,能够体现中央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因俗而治”的是
①唐朝在东突厥故地设立都督府②明朝在西南实施“改土归流”
③明朝在西藏建立僧官制度④清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贞观长歌是最近中央电视台热播的一部电视剧,不应该在剧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件是?
[? ]
A.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B.唐玄奘西行天竺?
C.文成公主入藏?
D.在西域设立北庭都护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