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考历史题《古代中国的经济》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一)
2019-05-28 05:21:30
【 大 中 小】
|
1、选择题 明清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最重要的影响是( )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繁荣 B.增强了明清的国力 C.丧失了发展经济的最好机遇 D.导致科学技术落后
|
2、综合题 材料一 农业文明时期文明的交流特别缓慢。许多重 要的发明创造,由于得不到传播,需要各文明地区自己发明。例如,农业的文明,就是在地球上七个不同地区分别起源的,而时间则从距令一万年到距今四千年,先后长达六千年之久。……再如,中国造纸术发明于汉代,西传开始于751年怛罗斯战役,从中亚地区传至意大利的那不勒斯(1276年),用了五百多年的漫长岁月。而传到莫斯科,则已经是1576年,到了16世纪的晚期了……佛教起源于印度,但是佛教在印度传播了一阵后反而受到了排斥,于是向中国传播。在向中国传播过程中,也遇到中国的儒家学说和道教的反对,进行过长期的斗争。后来佛教吸收了中国许多固有思想成分,发展成为禅宗,方才在中国立定脚跟,成为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同样基督教起源于东方,向西传播时也遇到了罗马帝国原来信仰的抵抗和帝国的政治迫害。基督教吸收了希腊的哲学内容,和希腊罗马的思想形式有了许多 共同点,所 以后来才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今天更演化成西方文明一个重要思想内容。 ——马克
3、综合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摘自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 应有客户(佃户)原租系城田桑土舍宇,便赐逐户充为永业。即得为己业,比户欣然,于是屋三植树,敢致功力。 ——摘自《旧五代史·周太祖纪》 材料三 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摘自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卷59 材料四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摘自《救荒活民书》 请回答: (1)结合以上材料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分析古代社会有利于和不利于自耕农经济生存的诸因素。 (3)通过以上材料分析中国封建经济的内在矛盾。
4、选择题 1974年及以后,河南信阳考古发现了两批蔡国的春秋铜器和战国铁器,青铜器用于祭祀,铁器多用于农业生产。材料说明当时 A.生铁铸造由蔡国独断经营 B.青铜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农业生产力有较大的提高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信阳
|
5、选择题 “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材料所描述的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清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