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其中究竟有哪些新东西呢?第一次变法条令,其中只有关于什伍连坐、奖励耕织,以及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实行严厉处罚的内容,算是独创的。其他如奖励军功、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确立等级爵位制的改革,当初齐、楚、燕、赵、魏、韩亦各皆然。商鞅的第二次变法条令,也是各国都已实行过了的。”
——程念祺《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 “简而言之,商鞅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一个能够对其全部人口实施总体性控制的中央集权的科层制国家,建立这样一个国家的主要意图在于最大程度地从社会中汲取人力与物质资源以更有效率地进行战争。商鞅在他的文章中曾经对衣业生产与战争的关系作了直截了当的表述,他认为对农业生产予以更多重视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能力,而且能造就一个易于控制和易于进行战争动员的农民群体。”
——赵鼎新《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的“独创性措施”对秦国的贡献。(9分)
(2) 有人说“商鞅变法是一次典型的‘国进民退’式改革”,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的认识。(6分)
参考答案:
(1)实行连坐法,加强了对民众的控制,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奖励耕织,调动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从而增加了国家的经济实力;抑制商业,有利于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9分)
(2)认识:商鞅变法使秦国加强了对民众的控制,从而极大扩展了政府自身权力。(3分)商鞅变法将社会控制、战争动员、国力提升结合起来,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3分)
本题解析:(1)由材料一中的“只有关于什伍连坐、奖励耕织,以及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实行严厉处罚的内容,算是独创的”可以知道商鞅的“独创性措施”是指什伍连坐、奖励耕织和重农抑商,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去分别指出这三项措施的积极影响即可。
(2)认识:这一题是要考查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因为材料二中给定了“‘国进民退’式改革”是指商鞅变法“最大程度地从社会中汲取人力与物质资源以更有效率地进行战争”、“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能力,而且能造就一个易于控制和易于进行战争动员的农民群体”,所以去结合所学论证商鞅变法的这种结果和影响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商鞅在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逮捕处死。这说 明秦国:(? )
A.变法深入人心
B.法治代替人治
C.变法违背民意
D.变法最终失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春秋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的实质是?(?)
A.根据土地数量的多少收税
B.按田质好坏征收赋税
C.按公田数目向耕者收税
D.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各项对右图中迁都影响理解准确的是

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B.促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利于削弱世家门阀特权
D.促进了民族间的大融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提片信息北魏、平城、洛阳,,可知是指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迁都洛阳①打击了保守势力,保证了改革的深入。②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D符合题意。其他三项都与迁都影响无关,A不对,北魏此前已经统一黄河流域;B不对,这是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C不对,有利于打击保守势力。
点评:高考选择题尤其是材料型选择题,选材大多新颖独特,但无论怎样变化,都可以在教材上找到它的“身影”。因此,审题中回归教材,先确定其在教材中的位置,对解题大有裨益。如本题解读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国商鞅变法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
——《史记·商君列传》?
?朕(雍正帝)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二:唐都长安平面图?

材料三:北宋东京(汴京)城平面图?

材料四: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本”与“末”各指什么?这种表达方式能说明作者怎样的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材料二、三两图,与唐代长安比较,北宋东京城市商业有什么新变化?并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四分析,明清时期城市发展出现的新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本:农业;末:商业。说明了作者重农抑商的观念。
(2)商业突破坊市界线;突破时间限制;社会生产力发展。
(3)在江南兴起了一批具有独自经济特色的商业市镇。
(4)不同朝代的商业呈现不同的阶段特征(不同朝代商业发展水平不同);商业发展推动了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仍然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是农耕经济的附属。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