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商鞅变法推行县制,对此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加强中央对基层的控制
B.它的推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商鞅是中国推行县制的第一人
D.县的长官由国君直接进行委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我国古代的郡县制最早出现在春秋末期,而商鞅是战国人,所以他不可能是推行县制的第一人,所以答案选择C项。其他三项内容对县制的说明都是正确的。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16世纪英国国王推行的宗教改革
A.提出了《九十五条论纲》
B.实行共和式的长老制
C.否定教皇的权威
D.废除了主教制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孝文帝“雅好《诗》、《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高瞻,好文为章。诗、赋、铭、颂,有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魏书?高祖记》
材料二?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北魏服饰、饮食情景之比较,
如图一:胡服俑?图二:孝文帝出行?
?
图三:魏晋的汉人胡食画像砖

请回答:
小题1:从材料一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这对孝文帝的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
小题2:材料二中图三《汉人胡食图》所示的景象出现于北魏时期,它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图三中哪一现象最能体现民族融合?
小题3:历史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鲜卑民族消失了,鲜卑文明是不是也彻底消失在历史的烟雾中?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小题4: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
小题5:你认为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不是千古罪人?你认为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同商鞅变法相比,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通过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结果,思考改革成功需要什么条件?
参考答案:
小题1:信息:孝文帝对先进的汉族文化十分喜好。影响: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实行汉制和移风易俗:易服装,改鲜卑服为汉服;改汉姓,改鲜卑族为汉姓;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讲汉话,以汉语为正音等。
小题2:北魏孝文帝实行的移风易俗的改革。汉人使用叉子吃肉。
小题3:没有。各民族在相互交流、融合中发展,并逐渐融为一体。
小题4: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鲜卑人的封建化进程。
小题5:盖世英雄。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相同点: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
不同点:北魏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而商鞅变法侧重于富国强兵。条件:改革应当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者应当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改革应当勇于与落后的旧势力斗争到底等。
本题解析:
小题1:考查了对文言文的翻译解读的能力。
小题2:考查民族融合的概况,双方相互交流,促进了饮食的变化。
小题3:该问考查了对民族融合的理解,融合意味着相互交流共同发展而不是谁吞掉谁。
小题4:材料二中孝文帝与汉族的皇帝没有差别,换一句话就是民族融合的结果,促进了封建化。
小题5:该问考查了改革家的评价,以及改革成败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正当五胡乱华(少数民族南迁),中原鼎沸之际,……这一新兴王朝,利用作战所俘虏的人口,拓展农业基础;并解除胡汉豪族的威权,直接向农户征税,扭转后汉以来地方割据的趋势,而逐渐推广其统治权,开启了中国长期分裂后再统一的契机。”这一王朝是(? )
A.东汉
B.北魏
C.隋朝
D.唐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理解。由“正当五胡乱华(少数民族南迁),中原鼎沸之际,……这一新兴王朝,利用作战所俘虏的人口,拓展农业基础;并解除胡汉豪族的威权,直接向农户征税,扭转后汉以来地方割据的趋势,而逐渐推广其统治权,开启了中国长期分裂后再统一的契机。”得知这一王朝是北魏。所以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措施是?
[? ]
A.实行均田制?
B.推行三长制 ?
C.整顿吏治?
D.迁都洛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