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问题上,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八大的基础上又有新认识,表现在?
A.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B.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中国八大提出在经济发展中实现经济的综合平稳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改革经济体制的内容,D符合题意;A不能体现继承的关系B是共有的C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的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对下侧材料判断正确的是

A.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开端 
B.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C.进入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D.与世界经济全方位接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不对,是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C不对,1978年开始提出对外开放而非进入新阶段;D不对,这应是指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因此选B.
点评: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经济上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在经济工作中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10年9月6日,胡锦涛在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雄辩地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完全正确的。”胡锦涛所说的党的基本理论不包括
[?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的理论
D.“非公有制经济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理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图片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农业产量稳步增加 
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D.粮棉物资统一管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材料信息的能力,图片中的“粮票”是中国现代史上票证制度的见证之一,票证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粮票等退出历史舞台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被市场经济体制所取代,原因应该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农业产量稳步增加、生活物资日益丰富,所以A、B、C项说法符合史实;D项仍是计划经济的表现,不符合史实;故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面是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1956~2006年的50年间,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的变化反映出

A.由市场经济体制转向计划经济体制
B.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由私有制经济为主导变为公有制经济占优势
D.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图片材料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1956年到1978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我国实行单一公有制,并确立计划经济体制,1978年到2006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故B项正确;AC两项与图片信息不符,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2006年,私有经济和三资企业的总和在国民经济的比重超过了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故D项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