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邓小平说:“生产关系以什么为最好?要以能够尽快增加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标准。不管哪种方式,都可以试一试。”邓小平的这段话说明了
①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②坚持生产力的标准
③赞成生产关系的改革 ④不再坚持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
[?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是指?
[? ]
A.经济危机使西方实力大减
B.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C.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就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中国民主革命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 90年代邓小平在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人类思想文明角度思考,上述四案例共同表明了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相互学习借鉴
C.历史的发展主要是历史巨人推动的
D.“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具有世界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新经济政策”、“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罗斯福“新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都是针对当时特定的情况(特定的国情或者特定的背景与形势)从实际出发而采取的政策。都强调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去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答案为D。
点评: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它不分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20世纪形成了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格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互相影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给世界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84年2月2日邓小平为深圳特区的题词(见下图),通过深圳电视广播及报纸公布了。你可以从该题词中获得的信息有
①题词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②经济特区政策是正确的
③中央对深圳特区对外开放成果的肯定 ④对外开放首先从设立经济特区开始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这里“消失”的原因应是
[?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实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