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假如你是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你是否可以享受到以下文明成果:
①用楷书字体抄写《论语》
②利用祖冲之的割圆术计算圆形池塘边的长度
③带朋友去看杂剧
④借助官方编定的《黄帝内经》医治病人
A.全可以享受
B.②③可以享受
C.②④可以享受
D.全部无法享受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①不对,楷书形成于魏晋时期; ②不对,祖冲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家;③不对,杂剧是在元代形成 ;④《黄帝内经》成书是在汉代。因此在春秋战国时期全部无法享受。
点评:本题实际属于组合型选择题,采用筛选法。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通过肯定或否定某个选项进行排除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3分)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与之相关的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包括国家组织形式、政治关系、政治体制及人们的政治参与等内容。东西方国家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传统等因素的不同,其政治制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请回答:
(1)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政治制度是什么?(2分)它有什么突出特点?(2分)







(2)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执政时期是雅典民主制度的“黄金时代”。请说出这一时期雅典国家三个主要权力机构的名称。(3分)
(3)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逐渐形成了责任内阁制,而中国明清时期也曾设置内阁。简要指出二者的两处不同。(6分)
参考答案:(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分)?中央集权;皇权至上。(2分)






(2)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3分)
(3)性质:资本主义性质;封建性质。
产生过程:内阁首相经选举产生;内阁首辅由皇帝任命。
地位:法定必设机构,国王无权解散;不是法定机构,皇帝可以随时解散。
权力:行使国家决策和管理权力;主要备皇帝顾问。(6分,答出两点即可。答出其它,只要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二战后,全球经济发展呈现的两个明显趋势是?
A.区域经济集团化、经济全球化
B.地区保护主义、经济全球化
C.区域经济集团化、强国单边化
D.经济全球化、经济多极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二战后,全球经济发展呈现的两个明显趋势是?
区域经济集团化、经济全球化 ,所以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77年,我同恢复了高考制度,其背景是 (? )
A.“文革”结束后,文化教育领域百废待兴
B.改革开放后,现代化建设对人才提出更高要求
C.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中共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正确答案是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道(引导)之以政(政令、法制等强权机构), 齐(整治)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有人说:服饰,是人体的又一层“皮肤”,是流动着的“‘软”雕塑。……
隋唐时期经济发达,比较开放,在服饰的特点上明显带有西域风格,妇女服饰讲究华丽,(对日本和服的影响)一般人是穿白色圆领的长裳,低下阶层穿的是用麻、毛织成的粗褐。多为宽裳、长裙、披(指披在肩上的长围巾)、发髻式样多样。还有特别的短袖半臂裳,是套在长裳外面,……?
(明朝),洪武皇帝为削弱外蒙古的影响,强调中国人的服饰习惯应回归早期的中国朝代,如汉、唐、宋等朝。洪武三年和十六年,朝廷制定了一些与服饰相关的条例。……
清代是我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朝代,清朝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尤其是服装文化, ……保留原有服装传统最多的非汉族王朝。清朝的衣服长袍马褂(骑马比较方便),早先是富贵人家才穿的服饰,平日所戴的便帽就是瓜皮小帽,颜色是外面黑,里面红。汉族妇女服装,一般为长袍长裤或长裙,高底鞋,发髻为“两把头”的梳法。满族妇女的服装主要是旗袍,早期是宽宽大大的,后来才变成了有腰身,在旗袍的外面再加一件背心。他们的鞋子也很特别,是一种花盆式的高底鞋。
……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政府官员和人们在公开场合中都要求穿西式服装。出版在政府刊物上的服装章程描述了正确的着装,并有图画说明衣物和头饰的要求。然而,政府规定,各种式样的男女服装都只能取材于中国本土。确切地说就是,无论服装的外国起源或样式,凡是被选定为所有大小礼仪场合的新礼服,都应体现出新建立起来的国民自豪感。
1949年后的中国,服饰传统被摒弃在一旁。文化大革命十年间,男人和女人都只穿着统一规划的深蓝色或灰色的棉上衣和长裤。?……
现代服饰一般分为时髦、流行与传统3类。时装是设计师们艺术创作的精品,实用性较小,往往只在时装发布会上昙花一现,瞬息即逝。其中一些生命力较强的服饰,受到人们的喜爱,则会超越国度,在国际一定范围内流行起来,就成为流行服装。除此之外,社会变革,文化变迁,现代科学的进展以及艺术潮流的涨落,都会影响纺织服装工业,引发人们更新服饰美的标准。
——摘自2006年10月16日?石狮日报
材料三?他(毛泽东)说:“我写的文章就是反映这几十年斗争的过程,是人民革命斗争的产物,不是凭自己的脑子空想出来的。先要有人民的革命斗争,然后反映在我们这些人的脑子里。既然有人民革命斗争,就产生要采取什么政策、策略、理论、战略战术的问题,栽了跟头,遭到失败,受过压迫,这才懂得并能够写出东西来。”
——摘自《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5日07版)
(1)材料一反映儒家治国的什么主张?(2分)与儒家这一治国主张相反的是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隋唐、明朝、清代、民国、文化大革命、现代的服饰特点,(12分)中国服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3)你是否认同毛泽东的说法?(2分)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4分)
参考答案:
(1)主张:以道德礼仪来引导、感化人民而不是以行政约束、刑罚惩治来安民定邦。(2分。或:德治;礼治)
哪家:法家。(2分)
(2)服饰特点:隋唐,华丽(明显带有西域风格);明朝,复古主义(强调中国人的服饰习惯应回归早期的中国朝代);?清代,满汉交融;民国,中西合璧;文化大革命,统一的深蓝色或灰色;现代,流行时尚。(12分,正确回答每一时期2分;言之有理就给相应的分)?
说明:人类社会进步。(随着人类的进步,人们穿着服装,不仅仅为了掩身护体及保暖,还要求它能够美化形象。2分,言之有理即可,如人类社会的演进等)
(3)是否认同:认同。(2分。特别提示:如果回答不认同,并举有例能说明不认同,也应该给2分)
说明:毛泽东思想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而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毛泽东思想是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包括正面的和反面的,才产生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4分,各2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主张根据材料一中“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概括为德治、礼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中“政令、法制”等信息可知是法家。
(2)第一小问各阶段特点根据材料二中的“隋唐时期在服饰的特点上明显带有西域风格,妇女服饰讲究华丽”概括出华丽;从“强调中国人的服饰习惯应回归早期的中国朝代”等信息概括出复古主义;从“清朝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尤其是服装文化”概括出满汉交融;从“政府官员和人们在公开场合中都要求穿西式服装”“ 政府规定,各种式样的男女服装都只能取材于中国本土”等信息概括出中西合璧;从“文化大革命十年间,男人和女人都只穿着统一规划的深蓝色或灰色的棉上衣和长裤”概括出统一的深蓝色或灰色;从“一些生命力较强的服饰,受到人们的喜爱,则会超越国度,在国际一定范围内流行起来,就成为流行服装”概括出流行时尚。第二小问可从服饰的演变反映了社会的进步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3)材料主要反映了毛泽东思想是革命实践的产物,因此认同这一观点,依据可以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和科学内涵进行分析,如毛泽东思想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而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