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只有C.D项符合董仲舒的思想,其中C项反映的是“君权神授”,D项反映董仲舒希望君主能爱惜百姓,继承了儒家“仁政”思想。故选D。A是孟子的主张,B是荀子的主张。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以下分别是北宋“理学五子”籍贯分布图和明朝儒学家籍贯分布图。宋明时期儒学家籍贯分布发生显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北宋的时候北宋五子集中在黄河流域,而到明朝儒学家主要集中到长江中下游,其原因在于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转移完成,大部分的仁人志士移到了南方,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逢乱世的孔子,终其一生,都在极力主张“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一心要用“仁义”挽救“礼崩乐坏’’的局面,要求人们以“亲亲之爱”为起点,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仁爱”桥梁。……向人们描绘了一幅理想的社会蓝图。
材料二 孔子68岁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列国周游回到鲁国,他的“参政”生涯至此结束……。或许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理想将化为泡影而产生了失望情绪,孔子终于发出了“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的悲叹。客观地说,孔子孜孜以求的政治理想与现实相比,是“格格不入”的,这就决定了孔子的悲剧命运。
材料三 儒家的民本思想一方面表现在对“民”的“关注”、“重视”上,主张“重民”、“爱民”、“以民为本”:另一方面表现在他们对统治者的“德”和“贤”的要求上,主张实行“德治”、“仁政”。他们所突出、关注的不是贵族威严,而是平民意志:不是贵族权益,而是平民命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孔子是如何规划心目中的“理想的社会蓝图”的?(6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政治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社会原因。(4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儒家民本思想的基本特点。并从材料三的角度分析儒家思想后来能够成为古代中国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推崇“仁”和“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能够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仁”,为政以德;提倡“克己复礼”,恢复尊卑有序的社会秩序;以“爱人”、“忠恕”之道,规范个人道德,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6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2)原因:春秋时期,宗法礼乐制度崩溃,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孔子主张 “克己复礼”,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和社会需求;诸侯争霸,统治者需要强化中央集权,儒家思想未能适应形势和统治者的需要。(4分)
(3)特点:重视民意,以民为本;寄希望于统治者的“德”与“贤”。(4分)
原因:儒家思想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秩序,促进社会安定。(2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题干知识“主张“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一心要用“仁义”挽救“礼崩乐坏’’的局面”“要求人们以“亲亲之爱”为起点,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仁爱”桥梁”,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所知识可知,孔子的主张在先秦时期并未得到诸侯国的赏识,主要是由于其主张和当时的时代背景不向符合;即为礼崩乐坏,土地私有,诸侯争霸等。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儒家的民本思想一方面表现在对“民”的“关注”、“重视”上,主张“重民”、“爱民”、“以民为本”:另一方面表现在他们对统治者的“德”和“贤”的要求上,主张实行“德治”、“仁政”可知其基本特点;另据“他们所突出、关注的不是贵族威严,而是平民意志:不是贵族权益,而是平民命运。”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归纳出答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
本题难度:困难
4、综合题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仁爱和谐、敬长知礼、奋发图强等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的国魂和中华民族的精神。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在传承中不断地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结合以下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9年9月26日,在中国古代“至圣先师”孔子诞辰2555周年之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宣布设立“孔子奖”。这项由济宁市申请设立的“孔子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最高级别国际奖项。这一首次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国际最高级别的奖项,主要奖励世界上在教育、文化、哲学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总统、部长和专家。
材料二:中国古代一些居室堂屋、家族祠堂或私塾学堂的墙壁正中都挂着孔子像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什么设立“孔子奖”“奖励世界上在教育、文化、哲学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总统、部长和专家”?(4分)概述孔子的主要思想观点。(4分)这些观点在当时为什么不受统治者的重视?(2分)
(2)材料二的这种情况最早可能出现在什么时期?(2分)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出现了哪些变化?(2分)
(3)近代以来直至19世纪末,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逐步动摇。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2分)
参考答案:
(1)孔子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还深深地影响着亚洲各国,泽被世界。(4分)
观点: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礼,主张贵贱有序,以礼仪规范人们的言行;德,主张以德治民,注重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4分)
不受重视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纷纷进行改革,其观点不适合统治者的需要,必然遭到冷落。(2分)
(2)西汉。(2分)变化: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分)
(3)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逐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逐步壮大。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4分。)
(4)本着传承文明、更新文化的宗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一个国家的民情、民风、民俗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法律特征。根据你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背景的了解,你认为传统中华法系的特征是( )
A.以礼入法,礼刑结合
B.西学东渐,中西结合
C.注重伦理,三教合一
D.尚法自然,无为而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中国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国家,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所以中华法律体系中必然有儒学的成分。因此选择A。C与理学的形成有关,D是道家的思想,排除CD。受西方侵略和西学传入的影响,传统中华法律体系到近代逐渐解体,B与题意无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华法系的特征;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生物进化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