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1951年的欧洲煤钢联营,除法国、意大利、卢森堡外,还包括
A.联邦德国、比利时、荷兰
B.德国、比利时、荷兰
C.联邦德国、比利时、西班牙
D.德国、英国、荷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注意不能混淆联邦德国和德国,1951年德国尚未统一,英国、西班牙还没有加人。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根源是
A.两极格局的结束
B.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C.美国、西欧、日本的相互竞争
D.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两极格局的结束是多极化的条件之一;C项美国、西欧、日本的相互竞争是世界多极化经济格局的主要表现;D项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故都不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根源。其根源是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所以正确答案为B项。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随着全球经济日益联系密切,关于“全球化的政治秩序”的讨论越来越多。《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一书认为:“伴随全球市场和生产的全球流水线的形成,全球化的秩序、一种新的规则的逻辑和结构,简单地说,一种新的主权形式正在出现。帝国是一个政治主体,它有效地控制着这些全球交流,它是统治世界的最高权力”。对“帝国”设想理解错误的是
A.帝国就是新的全球的主权形成
B.帝国真正地统治了整个世界
C.没有国界限定帝国的统治权
D.帝国代指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对“帝国”这个概念的理解。结合材料中的“全球化的秩序、一种新的规则的逻辑和结构”“新的主权形式”“一个政治主体”“控制着这些全球交流”等信息可知,ABC的表述符合题干,而D的表述对“帝国”的理解是错误的,故正确答案为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多极化趋势的表现与理解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集中反映了
A.苏共党内尖锐矛盾
B.苏联境内各民族间的矛盾
C.各加盟共和国与中央的矛盾
D.苏联复杂的阶级矛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苏联的八一九事件,在1991年苏联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这样就会把该联盟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这激起了党内一些高级干部的强烈不满,引发了八一九事件,所以说该事件集中反映了苏共党内尖锐矛盾,而不是民族矛盾、中央和地方矛盾和阶级矛盾。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1945年12月美国总统说:“我感到毫无疑问的是,俄国意图入侵土耳其,攫取从黑海通往地中海的海峡。除非让俄国看到铁拳和听到强硬的语言,另一次战争就很难避免。我认为我们不应当再搞什么妥协了……我对哄孩子似的迁就苏联人感到厌倦了。”美国“不再妥协”开始的标志是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C.提出“杜鲁门主义”
D.发表“铁幕”演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题干“除非让俄国看到铁拳和听到强硬的语言,另一次战争就很难避免”说明美苏两国由过去的盟友转变为敌人,美国要与苏联全面对抗,提出欧洲复兴计划的实施“冷战”的是马歇尔。“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A项是军事上的冷战政策,D项冷战的序幕,故选C。
考点:冷战的过程
点评:本题考查对冷战过程的掌握,难度小。依据教材相关知识回答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