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郑观应(1841-1921年)年谱节选
1858年,在上海学商,先后在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任买办
1878年,李鸿章委托郑观应筹办上海机器织布局
1882年,出任当时几至不能维持的轮船招商局帮办
1891年,任开平煤矿粤局总办
1894年,出版《盛世危言》,提出了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的方案
材料二?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记载:“考日本东瀛一岛国耳,土产无多,年来效法泰西力求振作,凡外来货物悉令地方官极力讲求,招商集股,设局制造,……”。《盛世危言》问世之时,正值中日甲午战争一触即发之时,国内的民族危机感极重,该书出版后随即轰动社会并以极快的速度传播。
(1)据材料一,概括郑观应历史活动的主要特点。(6分)
(2)据材料一、二,概述郑观应经世取向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这种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9分)
参考答案:
(1)由买办起家;积极参与洋务活动;探索救国道路。(6分)
(2)变化:由参与洋务活动到制定改革社会的方案。(3分)
原因:西方对中国侵略的日渐加深;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就;郑观应在洋务活动中对中国和西方社会的了解日益深入;郑观应个人的救国探索。(6分)
本题解析:
(1)据材料一“1858年,在上海学商,先后在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任买办。1878年,李鸿章委托郑观应筹办上海机器织布局。1882年,出任当时几至不能维持的轮船招商局帮办...出版《盛世危言》,提出了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的方案”,从整体和时间纵向,可以分别概括出郑观应历史活动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出版《盛世危言》,提出了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的方案...招商集股,设局制”可以反映出郑观应经世取向的变化。思想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可以从个人的思想进步、国家的情况、国际的背景等角度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条约,条约有效期为30年。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这反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
A.独立自主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不承认国民政府与别国所签订的条约,新中国政府愿意在新的基础上与外国重新订约,这体现的是“另起炉灶”的外交原则,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是历届联大在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的票数变化示意图,图中映的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
B.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加入了不结盟运动
D.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中美、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排除BD。中国至今未加入不结盟运动,C错误。二战后第三世界国家不断地取得民族的独立,力量不断地增强。
点评: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支持的基础上实现的。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后,原来被压迫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中国不断地与新兴的国家发展友好关系,随着它们实力的增强,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世界政治舞台。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A.推翻了封建统治,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奖励发展实业
C.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制度最能体现奴隶身份地位基本特征的是
A.世袭制
B.殉葬制
C.分封制
D.井田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奴隶制度下奴隶的身份基本特征是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的劳动和人身。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