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关于平定“三藩”表述无误的是
A.“三藩”是清初影响国家统一的主要因素
B.平定“三藩”极大地削弱了清朝中央集权的力量
C.平定“三藩”进行得一帆风顺
D.平定“三藩”标志着清王朝全国统一的完全实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所谓三藩,是明朝的三个降清将领,即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继茂之子耿精忠。三藩手握重兵,形成割据势力。康熙为了加强统一,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三藩联兵举起反清大旗,数月之间,清朝江南半壁江山失于三藩之手。康熙帝临危不惧,运筹帷幄,历时八年,“三藩之乱”终被平定。这场胜利,消除了割据势力,加强了清朝中央集权,使清朝统治趋于稳固,而清初影响国家统一的主要因素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形成割据势力,“三藩”形式上是归清朝统治的,A项表述错误,答案为A。
考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尤其是对“三藩”与清朝中央政权的关系的理解。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灵魂。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有
①确立皇帝制度 ②推行郡县制 ③修筑长城 ④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A.①②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给出了条件限定——必须是秦始皇首创的,郡县制早在商鞅变法的时候已经实施,那时是秦孝公,而早在春秋时期,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侵扰,燕赵等国就开始修建长城,此两项不是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和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是由秦始皇开端,答案为B。
考点: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关于秦始皇的相关史实,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民主要求,主要体现在约法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以法律形式否定了独裁专制的君权
C.赋予国民以自由权利
D.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进行了简评,即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民主要求,分析选项,应该找出哪一项符合广大人民的民主要求,ABD三项都是叙述的国家的政体形式和基本政治制度,和人民有关系,但都不如C项和人民的民主要求更贴近,所以此题答案为C。
考点: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点评:此题是一道程度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这类题的做题方法——看哪一项最贴近题干意思。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唐太宗大败东突厥,俘虏东突厥的首领是
A.皮罗阁
B.颉利可汗
C.大祚荣
D.骨力裴罗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突厥族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在隋初分裂为东西二部后,强大的东突厥不断骚扰唐朝边郡,629年,唐太宗发兵10余万打败他们,并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唐太宗对东突厥降众及依附于突厥的各族执行比较开明的政策,在当地设羁縻府州,任命突厥贵族做都督来管理,因而受到他们的拥戴,被尊为“天可汗”,答案为B。
考点: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史实的掌握程度,尤其要理解唐太宗开明民族政策的体现和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1875年,吴淞铁路——中国第一条铁路通车,中国人第一次听见了火车的汽笛声,但比英国足足晚了半个世纪。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①工业革命成果未传入中国
②清政府腐朽落后
③人们思想观念封闭落后、愚昧
④中国一直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隔断了与世界的联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题干给出了关于中国第一次铁路通车的情境,考查比英国晚半个世纪的原因,①小项不符合史实,早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的国门被打开,西方工业革命成果开始传入中国,④小项不符合史实,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所以中国落后的原因是②③所述情况,答案为D。
考点: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这道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各项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