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恩格斯在中学时代产生了帮助劳动人民的信念,这一信念是基于他( )
A.从父亲那里受到的基督教的普鲁士教育
B.从母亲那里受到的文学和音乐的熏陶
C.对工人劳动和社会状况的了解
D.对黑格尔哲学的研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中心是恩格斯的帮助劳动人民的信念,联系史实,童年时代的恩格斯从父亲那里接受了政治上倾向于保守的基督教普鲁士教育,这与题干无关。从母亲那里受到了文学音乐熏陶,这主要是艺术方面的,与题干也没有关系。而由于他父亲是个纺织厂的工厂主,这使恩格斯更多地了解了工人的劳动与生活状况,他看到了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社会分配的严重不公平现象在少年恩格斯的心里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从而使他萌发了“帮助劳动人民”的人生信念和价值观,恩格斯在中学退学之后才开始研究黑格尔哲学,排除此项,所以答案为C。
考点:无产阶级级革命导师恩格斯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做题时要充分理解题干主旨,和各个选项相互对照。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初供不应求,后来又被译成各国文字流行欧洲是由于( )

A.它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著作
B.它反映了工人生活的痛苦
C.它适应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
D.内容的先进性和新颖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题干给出了一种历史情境,即《共产党宣言》的供不应求和在各国的流行情况,透过现象看本质,“需要”直接促成事物存在的必要和价值,之所以流行,不在于其是否伟大,也不在于其是否新颖,工人生活的痛苦也不是其供不应求的主要原因,关键是它适应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答案为C。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点评:此题是对事物存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理论方面的考查,理论性较强,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关于平定“三藩”表述无误的是
A.“三藩”是清初影响国家统一的主要因素
B.平定“三藩”极大地削弱了清朝中央集权的力量
C.平定“三藩”进行得一帆风顺
D.平定“三藩”标志着清王朝全国统一的完全实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所谓三藩,是明朝的三个降清将领,即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继茂之子耿精忠。三藩手握重兵,形成割据势力。康熙为了加强统一,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三藩联兵举起反清大旗,数月之间,清朝江南半壁江山失于三藩之手。康熙帝临危不惧,运筹帷幄,历时八年,“三藩之乱”终被平定。这场胜利,消除了割据势力,加强了清朝中央集权,使清朝统治趋于稳固,而清初影响国家统一的主要因素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形成割据势力,“三藩”形式上是归清朝统治的,A项表述错误,答案为A。
考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尤其是对“三藩”与清朝中央政权的关系的理解。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和使哲学成为一种研究“人”的学问的哲学家分别是
A.泰勒斯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
C.柏拉图苏格拉底
D.泰勒斯亚里士多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他总结了泰利斯以来古希腊哲学发展的成果,首次将哲学和其他科学区别开来,开创了逻辑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独立研究。?苏格拉底的学说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的哲学主要研究探讨的是伦理道德问题。泰勒斯注重探讨自然中的真理,伯拉图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据此判断,答案是B项。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某大学生毕业时与用人单位签约,用人单位问他的择业观是什么,这位大学生用马克思的择业观回答提问。他的答案应该是( )
A.谋求高薪职位
B.谋求热门职业
C.为人类的解放和幸福而工作
D.为光宗耀祖而奋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题干给出了一个情境,实际上是要求选择马克思的择业观,练习教材可知,早期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法国启蒙思想中“自 由平等、天赋人权”思想的影响,使马克思产生了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从而确立了马克思人生的指路航标──为人类的解放和幸福而工作,这就是马克思的择业观,所以此题答案为C。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马克思择业观的掌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