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资产阶级革命家章太炎(1869——1936)在所作的《逐满歌》中写道:“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洪家杀尽汉家亡,依旧猢狲作帝王;我今苦口劝兄弟,要把死仇心里记。”此作品的主要意图在于
[? ]
A.制造民族仇恨,提高太平天国的历史地位
B.宣传人民革命,号召民众推翻清朝腐朽统治
C.打击汉族反动官僚,组织反清朝的统一战线
D.揭示太平天国政权后来完全封建化的本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孙中山先生曾写一副挽联:“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这副挽联是为谁而作??
[? ]
A.黄兴?
B.康有为?
C.郑观应?
D.宋教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顺乎世界之潮流”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中国人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落后。……他们拒不承认中国人在军事上的劣势和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只有少数一些特别警觉的人认识到需要了解西方这样,对西方的研究可说是踏出了一小步。?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但中国人认真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做出反应,并相应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而波及各个阶层,则无疑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中国积弱,非一日矣!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近之辱国丧师,剪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夫以四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茶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用特集会众以兴中,协贤豪而共济,抒此时艰,奠我中夏。仰诸同志,盍自勉旃!谨定规条,胪列如左:
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盖我中华受外国欺凌,已非一日。皆由内外隔绝,上下之情罔通,国体抑损而不知,子民受制而无告。苦厄日深,为害何极!兹特联络中外华人,创兴是会,以申民志而扶国宗。
——孙中山《檀香山兴中会章程》(1894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 “少数一些特别警觉的人”指什么人?他们对西方的研究踏出的一小步在中国形成了什么思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的社会思潮指什么派别提出的什么思潮?结合史实说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如何“认真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做出反应”。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材料三中孙中山的主要观点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提出该观点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西学东渐或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2)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开设学堂,翻译西书,派留学生出洋学习。促进西学新知的传播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是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3)观点:统治者守旧和下层蒙昧导致中国积弱;满清政府贻误国家,荼毒百姓,一蹶不振到极点;为了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设立兴中会。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深;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不断高涨;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戊戌变法的失败表明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最能体现“政权机构中权力分配、制约、平衡”这一原则的内容是?(?)
A.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C.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D.实行责任内阁制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政权机构中权力分配、制约、平衡”这一原则,这是三权分立学说的主要特征,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清朝官员李圭参加费城世博会后,大声疾呼“机器正当讲求”。其主张属于?(?)
A.顽固派
B.洋务派
C.早期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费城世博会举办于1876年,此时在中国正是洋务运动方兴未艾之时,而且洋务运动就是以创办机器工业为突出特征的。故可肯定李圭属于洋务派。
本题难度:简单